七言律诗要四句,的

1、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
2、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
3、嫦娥
唐代: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
4、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
5、桃花溪
唐代: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
译文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中闰古诗中标准七律的要求有哪些?针对下面这首原创诗词中的问题... 怨郎诗【汉】卓文君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
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望眼欲穿 。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
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 。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
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愈乱 。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古诗的基本要求有什么?怎样写古诗词(初级学习版) 怎样作古诗词,是一个既简单又不太简单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只针对古诗词的结构进行解说,希望广大爱好古典诗歌的朋友能从中获益 。
一、 诗体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 。
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
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 。
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 。
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 。
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 。
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 。
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 。
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 。
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 。
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 。
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 。
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 。
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
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 。
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 。
”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 。
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 。
二、律诗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 。
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 。
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 。
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 。
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 。
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 。
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
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1、 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 。
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 。
2、 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 。
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 。
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 。
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
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
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 。
2、 只能押平声韵 。
3、 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
4、 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 。
三、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
用韵也叫“押韵” 。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
学过拼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拼音包括声母和韵母两大类 。
比如“公”字,拼音为“gong”,其中“g”是声母,而“ong”是韵母,押韵也就是押韵母相同的字 。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 。
押韵的目的是为保持诗歌声律的谐和 。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之美 。
律诗的韵古人写律诗,是严格依照韵书来压韵的 。
例如清代人一般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 。
过去所指“诗韵”就是指这个来说的 。
通行的诗韵共有108韵,因为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所撰写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过去韵书加以合并简化后列出107韵,所以这些诗韵也称“平水韵” 。
后世略有增加至108韵 。
“平水韵”包括平声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
律诗只能押平声韵,由于平声韵目多,又被分为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 。
这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 。
前面提到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 。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 。
至宋以后,语音变化较大,再照韵书押韵,声律反而不见得谐和,因此,今人写古诗,不一定非要依照韵书压韵 。
【七言律诗要四句,的】就律诗而言,现在不但首句可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属于平声,也是可以的 。
四、四声、平仄、对仗四声,指汉语中的四种声调 。
声调,由汉语的语音高低、升降、长短构成 。
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 。
现在的普通话,就包含阴平声(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高),阳平声(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一个低升调或低平调),去声(一个高降调)古汉语中也有四声,但与今天略有不同: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没有多大变化入声:这是个发音短促的声调 。
也是与今天差别最大的声调 。
在普通话以...
诗歌的要求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
其风格清新自然 。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
二、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
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
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
《离骚》是其代表作 。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
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
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 。
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 。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
5.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 。
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 。
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 。
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
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
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 。
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
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 。
诗风奔放昂扬 。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
6.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 。
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
7.元曲,...
律诗要求什么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
格律严密 。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
七绝和七律有什么区别?写它们有什么诀窍或要求么?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 。
例: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全诗二、四、六、八句押“an”的韵 。
) 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七字 。
例: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全诗第一,二,四句押“an”韵) PS:上面两首诗只是做参考,从中体会其平仄,韵律以及意境 。
其实现在写诗用不着要求这么严格,平仄也不一定按照古诗的要求,只要有意境,引人思考,或者能让人联想到一段小故事,我想 就很成功了 。
不过句末押韵还是很重要,能押韵尽量押 。
还有一点建议:最好写五言绝句或者 律诗,字数少,好写些 。
律诗与宋词关于律诗的排序及押韵1.平仄格式(一般归为两类,即首句押韵和首句不押韵两种)(1)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3)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4)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2.双句押韵,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律诗除首尾外各句都应对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律诗的最起码的要求 。
3.押韵的字(双句的最末一个字)一般用平声韵(少数用仄声韵),一般以“阴平、阳平”(第一声和第二声)为平声,余为仄声 。
4.平仄相反叫“对”(指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同叫“粘”(指第二句和第三句) 。
即: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反),如第一句(出)和第二句(对);第三句(出)和第四句(对);对句和下一句平仄相同,一句之中平仄既相重又相间 。
5.押韵(韵脚):双句的最末一个字 。
律诗八句的叫法:首、颔、颈、尾 。
6.不能犯“三平调”(即一句之中最后三个字不能连用平声或仄声);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之中不能没有两个平或仄字联在一起) 。
7.绝句第三句不押韵,律诗的“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不能与本诗同韵(即全诗为平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如全诗为仄声韵,那么“一三五”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
8.绝句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先写物再引出中心 。
古诗,律诗和绝句有什么区别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
汉族古典诗歌,除了词和曲以外,多数是句子长短整齐的,如《诗经》基本上是四言,《楚辞》大体上是六言加上“兮”字,古体诗和近代诗大多数是五言或七言 。
比如:《诗经·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
律诗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
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 。
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 。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
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 。
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
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 。
如崔颢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 。
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 。
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 。
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 。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 。
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
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六言绝句田园乐 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五言绝句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什么言律诗什么言律诗两种律诗的硬规定... 律诗主要来讲讲究对仗和格律 详细讲解所有规则需要大量篇幅,想仔细研究可以参考下面的引用,或者看看推荐文献,简单来讲“平仄”是声音上的要求,对仗是每个字、词意义上的要求,而句与句之间还因为五律、七律划分了很多规则 。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
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 。
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 。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
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 。
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
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 。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
2,通常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
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
请懂的说一些古诗五绝,七绝,律诗的规则和禁忌 。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 。
“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
歌行 古代诗歌的一体 。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
后遂有“歌行”一体 。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
“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
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 。
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
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联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
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 。
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 。
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 。
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 。
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
集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
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 。
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
古风 诗体名 。
即“古诗”、“古体诗” 。
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
古体诗 亦称“古诗”、“古风” 。
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 。
产生较早 。
每篇句数不拘 。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
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
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
四言诗 诗体名 。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
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 。
汉代以后,格调稍变 。
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
五言诗 诗体名 。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 。
起于汉代 。
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
六言诗 诗体名 。
全篇每句六字 。
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 。
有古体近体之分 。
但均不甚流行 。
七言诗 诗体名 。
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 。
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
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
到了唐代,大为发展 。
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
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
杂言诗 诗体名 。
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 。
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
近体诗 亦称“今体诗” 。
诗体名 。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
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
今体诗 即“近体诗” 。
律诗 诗体名 。
近体诗的一种 。
格律严密,故名 。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
八句,四韵或五韵 。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
亦偶有六律 。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 。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 。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 。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
排律 诗体名 。
律诗的一种 。
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 。
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 。
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 。
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
绝句 即“绝诗” 。
亦称“截句”、“断句” 。
诗体名 。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
也有六言绝句 。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
应制诗 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 。
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 。
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
试帖诗 诗体名 。
也称“赋得体” 。
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
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 。
清代限制尤严 。
诗韵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 。
隋时陆法言著《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 。
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
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
七律与七绝有什么区别?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 。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
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 。
七绝就是七言四句,每什么特别的讲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