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经典语录

法家经典语录【行督责书】李斯见二世宠信赵高 , 既担心秦帝国的前途 , 也感到自己命运堪忧 , 于是奏请二世大权独揽 , 莫让威势下移 , 在这里 , 他没有指名道姓地抨击赵高 。
【法家语录】贤明的君主 , 必将是能够全面掌握为君之道 , 又对下行使督责的统治术的君主 。
对下严加督责 , 则臣子们不敢不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命 。
这样 , 君主和臣子的职分一经确定 , 上下关系的准则也明确了 , 那么天下不论是有才德的还是没有才德的 , 都不敢不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命了 。
因此君主才能专制天下而不受任何约束 , 能享尽达到极致的乐趣 。
贤明的君主啊 , 要看清楚这一点呢!
所以申不害先生说:“占有天下要是还不懂得纵情享乐 , 这就叫把天下当成自己的镣铐” , 这样的话 , 没有别的意思 , 只是讲不督责臣下 , 而自己反而辛辛苦苦为天下百姓操劳 , 像尧和禹那样 , 所以称之为“镣铐” 。
不能学习申不害、韩非的高明法术 , 推行督责措施 , 一心以天下使自己舒服快乐 , 而只是白白地操心费力 , 拼命为百姓干事 , 那就是百姓的奴仆 , 并不是统治天下的帝王 , 这有什么值得尊贵的呢!让别人顺从自己 , 则自己尊贵而别人卑贱;让自己顺从别人 , 则自己卑贱而别人尊贵 。
所以 , 顺从他人的人卑贱 , 让别人顺从的人尊贵 , 从古到今 , 没有不是这样的 。
自古以来之所以尊重贤人 , 是因为受尊敬的人自己尊贵;之所以讨厌不肖的人 , 是因为不肖的人自己卑贱 。
而尧、禹是为天下献身的人 , 因袭世俗的评价而予以尊重 , 这也就失去了所以尊贤的用心了 , 这可以说是绝大的错误 。
说尧、禹把天下当做自己的“镣铐” , 不也是很合适的吗?这是不能督责的过错 。
【法家语录】所以韩非先生说“慈爱的母亲会养出败家的儿子 , 而严厉的主人家中没有强悍的奴仆” , 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能严加惩罚的必然结果 。
所以商鞅的新法规定 , 在道路上撒灰的人就要判刑 。
撒灰于道是轻罪 , 而加之以刑是重罚 。
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严厉地督责轻罪 。
轻罪尚且严厉督责 , 何况犯有重罪呢?所以百姓不敢犯法 。
因此韩非先生又说:“对几尺绸布 , 一般人抓到不会丢掉 , 百镒熔化的黄金 , 盗跖不会夺取” , 并不因为常人贪心严重 , 几尺绸布价值极高 , 盗跖利欲淡泊;也不是因为盗跖行为高尚 , 轻视百镒黄金的重利 。
原因是一旦手取 , 必被烧伤 , 所以盗跖不敢夺取百镒黄金;若是不坚决施行刑罚的话 , 那么一般人也就不会放弃几尺绸布 。
因此五丈高的城墙 , 楼季不敢轻易冒犯;泰山高达百仞 , 而跛脚的母羊却敢爬到上面放牧 。
难道楼季把攀越五丈高的城墙看得很难 , 而跛脚的母羊把登上百仞高的泰山看得很容易吗?这是因为陡峭和平缓 , 两者形势不同 。
圣明的君主之所以能久居尊位 , 长掌大权 , 独自垄断天下利益 , 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办法 , 而是在于他们能够独揽大权 , 精于督责 , 对犯法的人一定严加惩处 , 所以天下人不敢违犯 。
现在不制订防止犯罪的措施 , 去仿效慈母养成败家子的做法 , 那就太不了解前代圣哲的论说了 。
不能实行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 , 除了给天下当奴仆还能干什么呢?
这何不令人悲伤啊!
【法家语录】更何况节俭仁义的人在朝中任职 , 那荒诞放肆的乐趣就得中止;规劝陈说、高谈道理的臣子在身边干预 , 放肆无忌的念头就要收敛;烈士死节的行为受到世人的推崇 , 纵情享受的娱乐就要放弃 。
所以圣明的君主能排斥这三种人 , 而独掌统治大权以驾驭言听计从的臣子 , 建立严明的法制 , 所以自身尊贵而权势威重 。
所有的贤明君主 , 都能拂逆世风、扭转民俗 , 废弃他所厌恶的 , 树立他所喜欢的 , 因此在他活着的时候才有尊贵的威势 , 在他死后才有贤明的谥号 。
正因为这样 , 贤明的君主才集权专制 , 使权力不落入臣下手中 , 然后才能斩断仁义之路 , 堵住游说之口 , 困厄烈士的死节行为 , 闭目塞听 , 任凭自己独断专行 , 这样在外就不致被,仁义节烈之士的行为所动摇 , 在内也不会被劝谏争论所迷惑 。
因此才能不为他人所动逞其为所欲为的心志 , 而没有人敢反抗 。
像这样 , 然后才可以说是了解了申不害、韩非的统治术 , 学会了商鞅的法制 。
法制和统治术都学好而明了了 , 天下还会大乱 , 这样的事我还没听说过 。
所以 , 有人说“帝王的统治术是简约易行的 。”
只有贤明君主才能这么做 。
像这样 , 才可以说是真正实行了督责 , 臣下才能没有离异之心 , 天下才能安定 , 天下安定才能有君主的尊严 , 君主有了尊严才能使督责严格执行 , 督责严格执行后君主才能所求必得 , 所求必得之后国家才能富强 , 国家富强了君主才能享受得更多 。
所以督责之术一确立 , 君主就任何欲望都能满足了 。
群臣百姓想补救自己的过失都来不及 , 哪里还敢图谋造反?像这样 , 才可以说是掌握了帝王的统治术 , 也可以说了解了驾驭群臣的方法 。
即使申不害、韩非复生 , 也不能超过了 。
【法家语录】李斯不能进见 , 就上书揭发赵高的短处说:“我听说 , 臣子比同君主 , 没有不危害国家的;妾比同丈夫 , 没有不危害家庭的 。
现在有的大臣擅自掌握赏罚大权 , 和您没有什么不同 , 这对陛下非常不利 。
从前司城子罕当宋国丞相 , 自己掌握刑罚大权 , 用威权行事 , 一年之后就劫持了宋国围君 , 篡夺了王位 。
田常当齐简公的臣子 , 爵位高到全国无人与他相匹敌 , 自家的财富和公家的一样多 , 他行恩施惠 , 下得百姓的爱戴 , 上得群臣的拥护 , 暗中窃取了齐国的权力 , 在厅堂里杀死了宰予 , 又在朝廷上杀死齐简公 , 这样 , 就完全控制了齐国 。
这是天下人都明知道的 。
现在赵高有邪辟过分的心志和险诈叛逆的行为 , 就如同子罕当宋国丞相时的所作所为;私人占有的财富 , 也正像田常在齐国那样多 。
他兼有田常、子罕的叛逆方式而又窃取了陛下您的威信 , 他志向就如同韩圮当韩安的宰相时一样 。
陛下你不早打算 , 我担心他迟早会发动叛乱啊 。”
【法家语录】二世说:“这是什么话?赵高原本是个宦官 , 但他不因处境安逸就为所欲为 , 也不因处境危险就改变忠心 , 他品行廉洁 , 一心向善 , 靠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地位 , 因忠心耿耿才被提拔 , 因讲信义才保住禄位 , 我确实认为他是贤才 , 而你怀疑他 , 这是什么原因呢?再加上我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父亲 , 没什么知识 , 对管理百姓不熟悉 , 而你年纪又大了 , 我担心与天下人隔绝了 。
我不把国事托付给赵高 , 还应当用谁呢?况且赵先生为人精明廉洁 , 竭尽其力 , 下能了解民情 , 上能让我满意 , 请你不要怀疑 。”
李斯说:“并非如此 。
赵高从前是卑贱的人 , 并不懂道理 , 贪得无厌 , 求利不止 , 地位权势仅次于陛下 , 但他追求地位和权势的欲望没有止境 , 所以我说是很危险的 。”
【法家语录】赵高查办李斯 。
李斯被捕后套上了刑具 , 关在监狱中 , 仰天长叹道:“唉!
可悲啊!无道的昏君 , 怎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 , 商纣杀死王子比干 , 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 。
这三个大臣 , 难道不忠吗!然而都逃不了一死 , 他们虽然尽忠而死 , 只可惜选错了效忠的对象 。
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 , 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 , 我因尽忠而死 , 也是应该的呀 。
且二世治国岂有不乱之理!不久前杀死了自己的兄弟而自立为皇帝 , 又杀害忠良 , 重用低贱的人 , 修建阿房宫 , 对天下百姓横征暴敛 。
并不是我不劝谏 , 而是他不听我的呀 。
凡是古代圣明的帝王饮食都有一定的节制 , 车马器物有一定的数量 , 宫殿都有一定的限度 , 颁布命令和办事情 , 增加费用而不利于百姓的一律禁止 , 所以才能长治久安 。
现在二世对自己的兄弟 , 施以违反常情常理的残暴手段 , 不考虑会有什么灾祸 , 迫害、杀戮忠臣 , 也不考虑会有什么灾殃;大规模修筑宫殿 , 加重对天下百姓的税收 , 不吝惜钱财:这三件措施实行之后 , 天下百姓不服从 。
现在造反的人已占天下人的一半了 , 但二世心中还未觉悟 , 居然任用赵高为辅佐 , 我一定会看到盗贼攻进咸阳 , 麋鹿嬉游在朝堂上 。”
【法家经典语录】【法家语录】李斯于是在监狱中给秦二世上书说:“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 , 已经三十多年了 。
我来秦国时领土还很狭小 。
先王的时候 , 秦围的土地不过千里 , 士兵不过几十万 。
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 , 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 , 暗中派遣谋臣 , 资助他们金银珠宝 , 让他们到各国游说 , 暗中准备武装 , 整顿政治和教化 , 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 , 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 , 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 , 所以终于威胁韩国 , 削弱魏国 , 击败了燕国 , 赵国 , 削平了齐国、楚同 , 最后兼并六国 , 俘获了他们的国王 , 拥立秦王为天子 。
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 。
秦国的疆域并不是不广阔 , 我又协助始皇帝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 , 在南方平定百越 , 以显示秦围的强大 。
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 。
尊重大臣 , 提高他们的爵位 , 用以巩固他们同秦王的亲密关系 。
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 。
建立社稷 , 修建宗庙 , 以显示主上的贤明 。
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 。
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使之划一 , 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 颁布天下 , 以树立秦朝的威名 。
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 。
修筑驰道 , 兴建游观之所 , 以显示主上志满意得 。
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 。
减轻刑罚 , 减少税收 , 以满足主上赢得民众的心愿 , 使万民百姓都拥戴皇帝 , 至死都不忘记皇帝的恩德 。
这是我的第七条罪状 。
像我李斯这样做臣子的 , 所犯罪状足以处死 , 本来已经很久了 , 皇帝希望我竭尽所能 , 才得以活到今天 , 希望陛下明察 。”
世变时移 , 
【变法宜矣】不法先王 , 根据时代特征制定新法 , 这是法家学派的一贯主张 , 《吕氏春秋》坚持这样的主张. 并举出生动的事实予以印证 。
【法家语录】国君为什么不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
并不是古代帝王的法度不好 , 是因为它不可能被效法 。
古代帝王的法度 , 是经过前代流传下来的 , 有的人增补过它的内容 , 有的人删削过它的内容 , 怎么可能被效法?即使人们不曾对它进行增减 , 还是不能被效法 。
东夷和华夏对事物的名称的内容不同;古代和现代的法度、用语、典制不一样 , 所以古代的名称与现在的叫法大多不相通 , 现在的法度与古代的法度大多不相合 。
不同习俗的人民 , 与这种情况相似 。
他们所要实现的愿望相同 , 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不同 。
各地的方言不能改变 , 如同船、车、衣、帽、美味、音乐、色彩的不同一样 , 可是人们却自以为是 , 反过来又互相责难 。
天下有学识的人大都善辩 , 言谈锋利 , 是非颠倒 , 不求符合实际 , 致力于互相诋毁 , 以争胜为能事 。
古代君主的法度 , 怎么可能被效法呢?
即使可能 , 还是不可以效法……凡是古代帝王的法度 , 都是与当时的时代相符合的 。
时势不能与法度一起流传下来 , 法度虽然流传到现在 , 还是不可以效法 。
所以要抛开古代帝王的现成法度 , 而去效法他们制定法度的依据 。
古代帝王制定法度的依据是什么呢?古代帝王制定法度的依据是人 , 而我们自己也是人 。
所以考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别人 , 考察现在就可以知道古代 。
古今的道理是一样的 , 别人与自己是相同的 。
有道之人 , 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由近的可以推知远的 , 由现在的可以推知古代的 , 以增长见闻 , 了解所不曾听说过、看到过的 。
所以 , 观察堂屋下面的阴影 , 就可以知道日月运行的情况、阴阳变化的情况;看到瓶里的水结了冰 , 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 , 鱼鳖已经潜藏了;尝一块肉 , 就可以知道一锅肉的味道 , 就可以知道一鼎食物烹调的情况 。
【法家语录】楚国人想偷袭宋国 , 派人先去测量流水的深浅并做好标志 。
流水暴涨 , 楚国人不知道 , 仍然照着旧标志在深夜中过河 。
结果淹死了一下.多人 , 三军惊哗 , 就像都市中的房屋倒塌了一样 , 原先做标志的时候本是可以引导军队渡过去的 , 现在水位已经发生变化 , 而且涨高了 , 楚国人却仍然照着旧标志渡河 , 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啊 。
现在的君主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 , 就像这种情况 。
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古代帝工的法度不适应了 , 却还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度” , 并且效法它 , 以它来治理闫家 , 难道不可悲吗?
【法家语录】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 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了 , 他急忙在船边刻上记号 , 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
等船停了 , 就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
船已经移动了 , 可是剑却原地未动 , 像这么寻找剑 , 不是太糊涂了吗?用旧法来治理自己的国家 , 与这个人相同 。
时代已经变化了 , 可是旧的法度却没有改变 , 想用这种办法治理好国家 , 难道不是太难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