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经典名言◎以实用主义观念为基础的教育 , 将不可避免地培养出这样一些人——他们认识到通过把他们的观点和信念付之于实践应用来持续检验它们的必要性 , 以及根据这个应用的结果修正他们的信念的必要性 。
◎一个人可以通过做一件他所不了解的事情有所学习;甚至最明智的活动 , 有许多是我们无意中做出来的 , 因为我们有意识地想做的事 , 有极大部分关联并没有被发觉或预料到 。
只是因为事情做了以后 , 我们看出了从前没有见到的结果 , 才有所认识 。
◎资料性知识就是一个人处于疑难的情境时可以依靠的已知的、确定的、既成的、有把握的材料 。
它是心灵从疑难通往发现的一座桥梁 。
它具有一个知识经纪人的作用 。
它把人类以往经验的最后成果压缩精简 , 记录成可用的形式 , 作为提高新经验的意义的工具 。
当一个人听到报告说布鲁特斯刺死丁凯撒 , 或者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 , 或者圆的直径同圆周的比例是3.1415-----他听到的实际上是别人的知识 , 对他来说 , 不过是认知的刺激物 。
他要获得知识 , 依靠他对所传达的知识的反应 。
◎从地球以及基于地球的生活而来 。
我们不再有一系列分层的地球 , 不再有孤立的数字、物理、历史 , 应该生活在一个所有方面相互统一的世界 。
◎……在道德方面 , 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自己的内心自我意识到他是什么样的人 , 而是在他做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后果 , 他实际上造成了什么变化 。
◎对于一个认识水平一般的参观者来说 , 没有别的事情比得上看到10岁、12岁和13岁的男女儿童从事缝纫、织布等工作更使他感动并惊奇的了 。
如果我们从儿童们准备钉钉钮扣、打打补钉的观点来看这种情况 , 那么我们所得到的就是狭隘的、功利主义的看法 , 这种看法不会提供什么理由 , 使这一类作业在学校里占有一个显著的地位 。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 , 我们发现 , 这种作业提供了一个起点 , 由此出发 , 儿童可以循着历史上人类的进步足迹前进 , 能真正懂得所使用的原料和所包含的机械原理 。
把这些作业联系起来 , 就无异于把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重演一番 。
◎实验方法作为获取知识和确保它是知识而不只是意见的方法 , 既是发现又是证明的方法 , 这种方法的发展乃是造成认识论改造的最后一个巨大力量 。
……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作为系统化的求知的手段 , 虽然和作为实际方法的生活同样古老 , 但它却是新的 。
因此 , 人们还没有认识它的全貌 , 这并不奇怪 。
在极大程度上 , 实验方法的重要性被认为属于某些技术的和仅仅是物质方面的事情 。
要认识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社会和道德问题中观念的形成和检验 , 无疑需要较长时间 。
人们还是希望教条的支持 , 希望权威所确定的信念的支持 , 以解除他们思考的困境和通过思维指引他们活动的责任 。
◎实验的方法影响的每一进展肯定有助于取缔曾经统治过去学校的文字的、证论的和命令式形成信念的方法 , 这些方法把它们的威信转移给主动关心事物和人群的方法……总有一天 , 认识论必须来源于实践 , 实践是获取知识最成功的方法 , 然后用这个理论来改进不很成功的方法 。
◎如果用实物来教授数目、地理或别的学科 , 但不能启发学生的心智 , 使他们认识到实物本身以外的意义 , 那么 , 运用这些实物的教学就和诵习现成的定义和规则一样 , 令人难以理解 。
因为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 使学生不去注意观念 , 而去注意实物的刺激了 。
◎……较低年级学校中的孩子们被教授的东西 , 绝大部分都不是自然的对象和事件 , 而是知识和计算技巧的符号——语言的书面和印刷形式以及算术的基本原理 。
结果是双重的:一方面 , 它培养了精神的依赖性和顺从性 。
对通过学校教师和教科书呈现出来的材料的顺从或服从的吸收 , 已经成为了这些学校的传统和约定俗成的优势 。
另一方面 , 初级教育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 致使绝大多数初级学校的孩子们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 , 即他们拥有了足够的阅读、书写和计算的能力……却不足以激励或促使他们(除了少数特例之外)达到这样的程度 , 即他们是自己身体和精神力量方面的掌控者 。
◎学校很多工作就是制订规则 , 要求学生照做 , 甚至在学生做了以后 , 还不引导他们去发现所用的方法和结果——例如答案——之间的联系 。
就学生来说 , 整个事情只是一个把戏和一种奇迹 。
这种活动本质上是任性的活动 , 并且要养成任性的习惯 。
◎“直观教学”往往把感觉活动孤立起来 , 把它作为目的本身 。
实物愈孤立 , 感觉的性质也愈孤立 , 感觉印象作为知识的单位也愈清楚 。
这个理论不仅使教学向机械孤立的方向发展(用处就像任何身体器官的操练 , 但只有这种用处) , 把教学降为感觉器官的体操 , 而且忽视思维 。
◎日光 , 风 , 溪流 , 商业 , 政治关系 , 它们从远处来 , 把思想引向远处去 。
追踪它们前进的路程 , 就是扩充心智 。
而这种扩充的方法 , 不是通过用附加的知识去充塞头脑 , 而是通过对从前视为当然的东西的意义进行改造 。
◎教师给学生布置题目 , 提出问题 , 指定作业 , 解释难点 , 这种事情占学校工作的一大部分 。
但是 , 必须区别两种问题 , 一种是真正的问题 , 一种是模拟的或虚幻的问题 。
下面许多疑问可以帮助我们区别这两种问题:除了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以外 , 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吗?这个问题是从学生个人的经验的某种情境内部自然产生的呢?还是只是为了讲授某一学校课题而提出的一个孤零零的问题呢?它是不是能引起在校外进行观察和从事实验的一种尝试呢?②它是学生自己的问题 , 还是教师的或教科书上的问题 , 只是因为如果学生不做这个问题 , 就不能得到所要求的分数、或者不能升级、或者不能赢得教师的赞许而给学生提出的呢?
◎这两个问题显然是互相交搭的 。
它们不过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学生所得的经验是他个人切身的事情本来具有刺激和指导观察所包含的联结 , 并能指导推论和检验推论的性质呢?还是由外部强加给学生 , 学生的问题不过是满足外界的要求呢?
◎儿童讲故事时 , 如果先引导他们自己想象将要发生的情景然后再讲 , 要比他们按照学校的惯例简单复述故事内容效果好得多 。
当儿童描绘一种含有动作姿态的景物时 , 会发现原来的动作对于绘画有多大的帮助 。
假如画人的姿势 , 常常可以看到 , 摆过姿势的儿童要比仅仅在一旁观看姿势的儿童画得更好 , 因为他已经身临其境 , 当他后来临摹作画时 , 原来的经历很容易就影响到他的手和眼 。
◎当儿童生活属于这个共同世界的各种各样的而又具体和生动的关联之中 , 他的各门学科就自然地是统一的 , 使各种学科互相联系起来就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
教师不必穷思竭虑地在历史课中编排一点算术 , 如此等等 。
使学校与生活联系起来 , 那么一切学科就必然相互联系起来 。
【杜威经典名言】◎照传统的教学方法 , 学生学习地图不是学习世界——是符号而不是事实 。
学生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关于地形学的精密知识 , 而是自己怎样去寻求 。
卢梭说:“看看你的学生的知识和我的学生的无知之间的区别吧!你的学生学习地图 , 我的学生制作地图 。
”在学校中获得知识的真正目的是 , 当它需要的时候 , 寻求怎样获得知识 , 而不是知识本身 。
◎实际上 , 只有当儿童运用事物和感知来支配他的身体、协调他的活动 , 才能使儿童得到发展 。
……几十年以前 , 初等教育改革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是 , 过分地相信语言符号(包括数字) , 认为它们能产生神奇般的智力训练效果;现在 , 又过分相信实物教学的效能 , 因而实物又成了改革道路上的障碍 。
◎学究式的知识的概念除了用科学方法系统地提出的事实和真理以外 , 其他概不过问 。
在这种概念影响下 , 教育上不承认原始的或最初的教材总是一种主动的行动 , 包括身体的运用和材料的处理;学校的教材和学生的需要和目的脱离 , 仅仅变成供人记忆、在需要时背出来的东西 。
恰恰相反 , 如果承认教材的自然的发展进程 , 就总是从包含着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 。
◎当一个学科是按照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去教的时候 , 它就具有积极的伦理上的意义 。
正常儿童所不断需要的与其说是关于诚实可靠的重要性的孤立的道德教训 , 或爱国主义的独特行为必然带来的有益结果 , 毋宁说是社会性想象的习惯和概念的形成 。
◎学生作业的目的愈合于人性 , 或者愈与日常经验所要求的目的相近 , 学生的知识就愈真实 。
如果学生活动的目的仅限于数学的特性 , 学生由此获得的知识就不过是技术性而已 。
◎当我们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摇来摆去的时候 , 在所有问题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却被忽略了 , 这个问题便是发现和安排最有价值的作业 , 它们应是:(a)最适合于儿童发展阶段的;(b)为了准备行使成年人的社会职责 , 它们对未来的前途是最有希望的;(c)同时 , 它们对形成敏锐的观察习惯和连续推理的习惯具有最大限度的影响力 。
筑好语言与文字的基石
◎学习语言的要义:第一 , 增多词汇量;第二 , 准确地用词;第三 , 有序地组织和表达 。
◎我认为文学是社会经验的反映和阐明 , 因此 , 它必须产生在经验之后 , 而不是在前 。
◎语言的本能是儿童的社交表现的最简单的形式 。
因此 , 它是一切教育资源中重要的、也许是最重要的资源 。
◎在世界上有话要说和不得不说点什么这两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 。
当儿童有了各种材料和事实要求谈论它们时 , 他的语言就变得更优美、更完整 , 因为它是受现实所制约又来源于现实的 。
读和写也和口语使用一样 , 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 。
◎幼小的儿童 , 通常是一旦学到了新字就试图去应用 。
但是 , 当他们学会了阅读时 , 他们接受了大量词汇 , 他们就再也没有机会去使用这些词汇了 。
其结果 , 即使不是儿童心智的窒息 , 至少也是一种压抑 。
而且 , 如果不能主动地运用文字的意义来确立和传递观念 , 那么 , 文字的意义也就永远不会很清晰 , 很完整 。
只有采取主动的活动 , 才能明确文字的意义 。
◎区分语言的实际的用途、社会的用途和理智的用途 , 很好地说明了学校教育上有关语言的问题 。
这个问题就是:指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 , 使语言由原来作为实际的、社交的工具 , 逐步变成有意识地传播知识、帮助思维的工具 。
我们怎么能不抑制学生自发的、自然的动机——语言的生命力、力量、生动逼真和多样化 , 都应依靠这种动机——就能改变语言习惯 , 使之成为精确而灵活的理智的工具呢?……问题的困难就在于 , 如何把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 , 转化成为表达“精确概念”的习惯 。
要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 , 需要(a)扩充学生的词汇量;(b)更精确地表述词汇的意义;(c)养成连贯的口语表达的习惯 。
◎我们也必须注意到 , 文字的流畅和语言的自由运用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
语言表达的流利并不一定标志着一个人有大量的词汇 。
……学校里所学习的词汇 , 相当大的部分是孤立的 , 而且与学校以外所流行的观念和文字没有有机的联系 。
因此 , 词汇量的增加往往是有名无实的 , 即使有所增加 , 也只是些毫无生气的内容 , 而不是生动的意义和词汇 。
◎“语言是思想的表现” , 这一普通的说法只道出了一半真理 , 而一半真理就极可能导致十足的错误 。
语言虽然可以表达思想 , 但是 , 起初并不是表达思想 , 甚至也不是有意识的 。
语言的首要动机是去影响(通过渴望、情绪和思想的表现)别人的行动;语言的第二个用途在于用语言形成与别人更亲密的社交关系;语言用来作为思想和知识的有意识的运载工具 , 这个用途居于第三位 , 其形成是比较晚的 。
推荐阅读
- 妥投订单是什么意思,a订单为什么会处于Pending状
- 平菇怎么做好吃家常做法
- 微信如何发长视频
- 为什么牛仔裤怎么洗都臭
- Windows XP和Office 2003源代码据说在网上泄漏
- 2021年国庆节第一天几点前高速不堵车
- 晾衣服一定要反着晾吗
- 生蚝中间黑色可以吃吗 生蚝中间黑色的能吃吗
- 皮衣怎么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