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赞美张骞的词句

“闻道寻源使 , 从此天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 , 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今甘肃天水)时 , 写下的一首诗 。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 , 就是西汉的张骞 。在中国历史上 , 张骞通西域的故事 , 早巳家喻户晓 , 并带上了某些神话色彩 。民间传说 , 张骞奉汉武帝之命 , 开通西域 , 曾到了“西天”的黄河源头 , 会见牛郎和织女 , 带回了天马 。时逢 战乱 , 国社动荡 , 人民流离 , 忧国忧民的诗人站在中西古道上 , 不禁想起这位“凿空”西域 , 远播国威 , 造福后世的名臣 。
有关张骞通西域的诗有哪些?张骞 , 汉中郡城固人 , 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 。
 , 建元二年(前139年) , 奉汉武帝之命 , 由甘父做向导 , 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 , 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 , 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 , 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 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 , 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 ,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
后世歌颂张骞出塞的诗句有很多:1、入关·羽檄起边庭 吴均羽檄起边庭 , 烽火乱如萤 。
是时张博望 , 夜赴交河城 。
马头要落日 , 剑尾掣流星 。
君恩未得报 , 何论身命倾 。
2、览张骞传邵谒 采药不得根 , 寻河不得源 。
此时虚白首 , 徒感武皇恩 。
桑田未闻改 , 日月曾几昏 。
仙骨若求得 , 垄头无新坟 。
不见杜陵草 , 至今空自繁 。
3、张骞冢祠(宋)文同中梁山麓汉水滨 , 路侧有墓高嶙峋 。
丛祠蓊蔚蔽野雾 , 榜曰博望侯之神 。
当年宝币走绝域 , 此日鸡豚邀小民 。
君不见武帝甘心事远略 , 靡坏财力由斯人 。
4、博望侯墓(宋)张俞九译使车通 , 君王悦战锋 。
争残四夷国 , 只在一枝筇 。
5、张 骞(宋)陈普风沙霜雪十三年 , 城郭山川万二千 。
汉马死亡宛马到 , 万人怨怒一人怜 。
6、张 骞(清)谢启昆博望初乘贯月槎 , 龙庭万里欲为家 。
玉门以外安亭障 , 金马从西致渥洼 。
凿空安能得要领 , 开边不异控裦斜 。
轮台诏下陈哀痛 , 上苑犹栽苜蓿花 。
关于赞美新疆的诗词有哪些?1.《赞新疆》戈壁驮铃传几世 , 绿洲湖水润平郊 。
天山牧场牛羊盛 , 塞外胡杨品貌皎 。
美味葡萄种类绚 , 丰饶煤气造福高 。
马儿嬉戏天湖水 , 手鼓丝弦伴酒肴 。
2.《新疆行》草长江南遍地春 , 冰封天山雪万层 。
神鹰冲破九重天 , 云海无水舟自行 。
3.《天山云意 》万里晴空无际蓝 ,  倏忽飘来絮一团 。
悠悠冉冉似牧歌 , 缥缥缈缈如梦幻 。
堆峦叠嶂峰奇绝 , 银装素裹玉镶嵌 。
天山天上有天山 , 山中所居必是仙 。
4.《尼勒克丛林野趣》悠悠野情忒惬意 , 茫茫林木高复低 。
突然脚下窜惊兔 , 随时头顶飞野鸡 。
临塘俯察鱼戏水 , 拨草遥看鹿饮溪 。
兽迹斑驳路难寻 , 举步时常藤绕膝 。
5.《和珍新疆行(一)》浩瀚无边西域长 , 黄沙滚滚漫天扬 。
当年加木抛尸骨 , 今日凄风号广疆 。
李白岑参诗迹在 , 张骞三藏步尘香 。
胡杨刚劲驼铃响 , 传过天山忆左棠 。
6.《和珍新疆行(二)》茫茫沙海浩无边 , 偶见胡杨立海间 。
势若将军挺傲骨 , 力张劲臂举苍天 。
震惊早晚热趋冷 , 日啖西瓜夜盖棉 。
穿越黄沙不畏苦 , 巾帼豪气胜儿男 。
赞美日照古诗词《调笑令·柳岸》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柳岸 , 水清浅 。
笑折荷花呼女伴 , 盈盈日照新妆面 。
水调空传幽怨 , 扁舟日暮笑声远 。
对此令人肠断 。
《玉楼春》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日照玉楼花似锦 , 楼上醉和春色寝 。
绿杨风送小莺声 , 残梦不成离玉枕 。
堪爱晚来韶景甚 , 宝柱秦筝方再品 。
青娥红脸笑来迎 , 又向海棠花下饮 。
《浣溪沙》年代: 宋 作者: 程大昌 始待空冬岁不华 。
还教呈瑞怨贫家 。
若为高下总无嗟 。
日照华檐晴后雨 , 风吹飞絮腊前花 。
天公何事不由他 。
《清平乐·重芳叠秀》年代: 宋 作者: 毛滂 重芳叠秀 。
风约仙云皱 。
椿不争年松与寿 。
共出皇家忠孝 。
仁深枯冷皆蒙 。
托根不倚东风 。
日照恩光万里 , 暖生塞草丛中 。
《水调歌头·渺渺楚天阔》年代: 宋 作者: 叶梦得 渺渺楚天阔 , 秋水去无穷 。
两淮不辨牛马 , 轻浪舞回风 。
独倚高台一笑 , 圉圉游鱼来往 , 还戏此波中 。
危栏对千里 , 落日照澄空 。
子非我 , 安知我 , 意真同 。
鹏飞鲲化何有 , 沧海漫冲融 。
堪笑磻溪遣老 , 白首直钩溪畔 , 岁晚忽衰翁 。
功业竟安在 , 徒自兆非熊 。
...
关于秦晋的诗句哭明堂裴主簿 卢照邻 缔欢三十载 , 通家数百年 。
潘杨称代穆 , 秦晋忝姻连 。
风云洛阳道 , 花月茂陵田 。
相悲共相乐 , 交骑复交筵 。
始谓调金鼎 , 如何掩玉泉 。
黄公酒炉处 , 青眼竹林前 。
故琴无复雪 , 新树但生烟 。
遽痛兰襟断 , 徒今宝剑悬 。
客散同秋叶 , 人亡似夜川 。
送君一长恸 , 松台路几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戏赠潘徐城门迎两新妇 李百药 秦晋积旧匹 , 潘徐有世亲 。
三星宿已会 , 四德婉而嫔 。
云光鬓里薄 , 月影扇中新 。
年华与妆面 , 共作一芳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 杜甫 衡岳啼猿里 , 巴州鸟道边 。
故人俱不利 , 谪宦两悠然 。
开辟乾坤正 , 荣枯雨露偏 。
长沙才子远 , 钓濑客星悬 。
忆昨趋行殿 , 殷忧捧御筵 。
讨胡愁李广 , 奉使待张骞 。
无复云台仗 , 虚修水战船 。
苍茫城七十 , 流落剑三千 。
画角吹秦晋 , 旄头俯涧瀍 。
小儒轻董卓 , 有识笑苻坚 。
浪作禽填海 , 那将血射天 。
万方思助顺 , 一鼓气无前 。
阴散陈仓北 , 晴熏太白巅 。
乱麻尸积卫 , 破竹势临燕 。
法驾还双阙 , 王师下八川 。
此时沾奉引 , 佳气拂周旋 。
貔虎开金甲 , 麒麟受玉鞭 。
侍臣谙入仗 , 厩马解登仙 。
花动朱楼雪 , 城凝碧树烟 。
衣冠心惨怆 , 故老泪潺湲 。
哭庙悲风急 , 朝正霁景鲜 。
月分梁汉米 , 春得水衡钱 。
内蕊繁于缬 , 宫莎软胜绵 。
恩荣同拜手 , 出入最随肩 。
晚著华堂醉 , 寒重绣被眠 。
辔齐兼秉烛 , 书枉满怀笺 。
每觉升元辅 , 深期列大贤 。
秉钧方咫尺 , 铩翮再联翩 。
禁掖朋从改 , 微班性命全 。
青蒲甘受戮 , 白发竟谁怜 。
弟子贫原宪 , 诸生老伏虔 。
师资谦未达 , 乡党敬何先 。
旧好肠堪断 , 新愁眼欲穿 。
翠干危栈竹 , 红腻小湖莲 。
贾笔论孤愤 , 严诗赋几篇 。
定知深意苦 , 莫使众人传 。
贝锦无停织 , 朱丝有断弦 。
浦鸥防碎首 , 霜鹘不空拳 。
地僻昏炎瘴 , 山稠隘石泉 。
且将棋度日 , 应用酒为年 。
典郡终微眇 , 治中实弃捐 。
安排求傲吏 , 比兴展归田 。
去去才难得 , 苍苍理又玄 。
古人称逝矣 , 吾道卜终焉 。
陇外翻投迹 , 渔阳复控弦 。
笑为妻子累 , 甘与岁时迁 。
亲故行稀少 , 兵戈动接联 。
他乡饶梦寐 , 失侣自屯邅 。
多病加淹泊 , 长吟阻静便 。
如公尽雄俊 , 志在必腾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大理 杜甫 禁脔去东床 , 趋庭赴北堂 。
风波空远涉 , 琴瑟几虚张 。
渥水出骐骥 , 昆山生凤凰 。
两家诚款款 , 中道许苍苍 。
颇谓秦晋匹 , 从来王谢郎 。
青春动才调 , 白首缺辉光 。
玉润终孤立 , 珠明得暗藏 。
馀寒折花卉 , 恨别满江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摸鱼子 张炎 爱吾庐、傍湖千顷 , 苍茫一片清润 。
晴岚暖翠融融处 , 花影倒窥天镜 。
沙浦迥 。
看野水涵波 , 隔柳横孤艇 。
眠鸥未醒 。
甚占得莼乡 , 都无人见 , 斜照起春暝 。
还重省 。
岂料山中秦晋 。
桃源今度难认 。
林间即是长生路 , 一笑元非捷径 。
深更静 。
待散以吹箫 , 跨鹤天风冷 。
凭高露饮 。
正碧落尘空 , 光摇半壁 , 月在万松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游 无名氏 上苑莺调舌 。
暖日融融媚节 。
秦晋新婚 , 人间天上真奇绝 。
傅粉烟霄 , 倾国神仙列 。
彼此和鸣 , 凤楼一处明月 。
歌喉佳宴设 。
鸳帐炉香对爇 。
合卺杯深 , 少年相睹欢情切 。
罗带盘金缕 , 好把同心结 。
终取山河 , 誓为夫妇欢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妆 卢储 昔年将去玉京游 , 第一仙人许状头 。
今日幸为秦晋会 , 早教鸾凤下妆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炙毂子歌二首 希道 木津天魂 , 金液地魄 。
坎离运行宽无成 , 金木有数秦晋 合 。
近效宜六旬 , 远期三载阔 。
魄微入魂牝牡结 , 阳呴阴滋神鬼灭 。
千歌万赞皆未决 , 古往今来抛日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安 王安石 谢安才业自超群 , 误长清谈助世纷 。
秦晋区区等亡国 , 可能王衍胜商君 。
评价汉武帝的诗汉帝国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寂寥、童话般华丽的封建王朝 , 对于今天的东亚人 , 这个伟大的帝国投下的背影与梦想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味;总之:第一帝国无愧于“强汉”、“隆汉”与“雄汉”等诸多盛誉; 威震寰宇、煌煌盛大的汉帝国受到后世东方文明的推崇与景仰 , 从下面的贴图我们可以发现今学家笔下的汉代史观 。
汉帝国(约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东亚历史上强大的封建帝国 。
公元前206年 , 刘邦灭秦 , 称帝 , 国号汉 , 建都长安 , 史称西汉或前汉 。
公元25年 , 皇族刘秀重建汉朝 , 建都洛阳 , 史称东汉或后汉 。
汉代共历24帝 , 四百零六年 , 在世界历史上:汉帝国以国力强大、对 外 扩 张、持久的强盛统一而称誉世界 , 其疆域“东抵太平洋、西到帕米尔高原、奥克苏斯 , 南包整个印度支那、北及安加拉河 , 中西伯利亚”;帝国孝武皇帝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繁荣的国家 。
一个壮阔的王朝背影给我们后世留下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敬仰与尊崇 , 伴随强大帝国而生的伟大帝王是值得我们去撩发“思幽古之情”的 , 刘彻就是这样的“天之娇子” , 是他还让我们日渐倾颓的大和民族在迷失中依然保留着一丝高贵与雄健 , 是他还让大和民族可以去触摸一个伟大的帝国的背影 , 是他还让我们贫瘠的血管里流淌着“血 性与勇武”.... 日本人眼中的汉朝和汉武帝“国恒以弱灭 , 而汉//独以强亡!”当强大的大汉帝国坍塌于国内强大割据力量的争斗时 , 一个伟大的时代结束了 , 古代国度中的光荣与梦想结束了 , 当“匈奴刘氏贵族”崛起于代北时 , “华夷之辩”的魔咒在凛冽的朔风中开启 , 这些与汉武帝有点关系的草原雄鹰似乎也在继续进行着一种“汉武帝”似的诠释:征服、再征服! 赛贤斋主人曰:帝国兴盛万国朝 ,  华夏运昌多英豪 。
自强方能臣强寇 ,  神州复兴靠吾曹 。
汉武帝“内兴制度 , 外事四夷” , 为千古名帝 。
人多习知其雄材大略、多欲奢费、残酷无情的一方面 , 孰不知 , 武帝虽尊为皇帝 , 在威严冷面的背后 , 也有着一颗生动活泼、多情善感的心 。
他喜辞赋、爱歌舞、好游历 , 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 不是表现在政事上 , 也不仅仅表现在生活上 , 而且也表现在《诗》上 。
《汉书·艺文志》云:“《书》曰:‘诗言志 , 歌咏言 。
’故哀乐之心感 , 而歌咏之声发 。
诵其言谓之诗 , 咏其声谓之歌 。
故古有采诗之官 , 王者所以观风俗 , 知得失 , 自考正也 。
”武帝学诗、读诗、品诗、作诗 , 一方面乃制度兴作 , 一方面则舒志怡情 。
“诗”之与武帝 , 可谓关系深厚焉 。
一 景帝之世 , 黄老思想、刑名之学在政治上仍占主流 。
但是 , 对于太子刘彻 , 却酝酿着改变 , 他的老师是著名的儒生、身受“鲁诗”大家申公亲传的王臧 , 《汉书·儒林传》云:兰陵王臧既从(申公)受诗 , 已通 , 事景帝为太子少傅 。
此当即为武帝师之证 。
武帝幼时既已受诗教 , 而其在为太子前 , 受封胶东王 。
据钱穆先生讲 , 在西汉前中期 , 存在两个学术中心 , 一为河间为中心的经术中心 , 一为以淮南为中心的辞赋中心 , “词赋之学 , 近源吴梁 , 远溯齐楚 , 以南人之巫风 , 泽海国之仙思 , 其学亦东方齐鲁之支流与裔”(钱穆:《秦汉史》 , 三联书店2004年版 , 第83-84页) 。
而据《汉书》 , 文帝子梁孝王也喜文辞诗赋 , 身边有邹阳、枚乘、严忌子诸人 , 皆文辞之士 , 梁国诗赋亦盛 。
梁、楚乃长安与胶东国间要道 , 胶东近于此辞赋中心 , 可以试想 , 武帝与胶东国关系或极密切 , 受其文化熏陶也是理应必然 , 史称武帝“好文辞 , 向儒术” , 信然(《史记·封禅书》) 。
《诗》 , 是儒家《五经》之一 , 为儒学元典 , 不仅蕴含着儒家重要的政治思想 , 也可以“兴、观、群、怨” 。
武帝自幼受教于《诗》学大家 , 其思想受儒家影响极深也是当然 , 武帝一朝 , 立明堂 , 建封禅 , 行郊祀 , 改正朔 , 莫不因于此 。
一方面 , 武帝甫即位 , 王臧即上书宿卫 , 武帝以王臧为郞中令 , 以其同学赵绾为御史大夫 , 并征申公 , 欲进行政治改革 , 但因窦太后反对而暂时失败(见陈苏镇:《汉代政治与〈春秋〉学》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 第204页) 。
虽然如此 , 但建元元年“罢申、商、韩非、苏秦、张仪”诏以及征贤良文学对策则是实行了的 。
是故 , 中国政治思想至武帝时为之一变 , 使儒学思想成为政治的主导思想 , 与武帝自小学《诗》、受诗教、向儒学有很大的关系 。
《乐记》曰:“王者功成作乐 , 治定制礼 。
”班固述武帝之功 , 其一即为“作礼乐”(《汉书·武帝纪“班固赞曰”》) 。
礼乐乃儒家之重要内容 , 也是儒学参与政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诗、赋、颂”则为其表现形式 。
史曰:“至武帝定郊祀之礼 , 祠太一于甘泉 , 就乾位也 。
祭后土于汾阴 , 泽中方丘也 。
乃立乐府 , 采诗夜诵 , 有赵、代、秦、楚之讴 。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 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 , 略论律吕 , 以合八音之调 , 作十九章之歌 。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圆丘 , 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 , 昏祠至明 。
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 , 天子自竹宫而望拜 , 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 。
”(《汉书·礼乐志》)礼乐作为政治制度在汉武帝时树立起来 , 诗赋为之一盛 。
郊庙歌辞“其所以用於郊庙朝廷 , 以接人神之欢者 , 其金石之响 , 歌舞之容 , 亦各因其功...
古诗词有赏析(最少5首)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
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 , 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 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
这两名出笔不凡 , 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
接下来的两句 , 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 , 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 , 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 , 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 , 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 , 既是实写 , 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 , 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 , 心怀幽恨 , 惊恐不已 , 拣尽寒枝不肯栖息 , 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 。
这里 , 词人以象征手法 , 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 , 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 , 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
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 , 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 , 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 , 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
这首词的境界 , 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 , 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 非胸中有万卷书 , 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 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 , 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 , 取神题外 , 意中设境 , 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 , 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 , 空灵飞动 , 含蓄蕴藉 , 生动传神 , 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春夜喜雨 (五言律诗)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 , 当 春 乃 发 生 。
随 风 潜 入 夜 , 润 物细 无 声 。
夜 径 云 俱 黑 , 江 船 火 独 明 。
晓 看 红 湿 处 , 花 重 锦 官 城 。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 。
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 。
全诗八句 , 虽没出现一个“喜”字 , 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一个“好”字 , 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 。
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 , 正需雨 , 它就下起来了 。
诗人用拟人手法 , 盛赞春雨善解人意 , 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 , 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 , 绵绵密密 , 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 , 不求人知 , 无意讨好 。
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 , 诗人格外喜欢 。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 , 他开门出来看 , 只见天上乌云密布 , 地上也是黑沉沉的 , 连小路也看不清 , 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
尾联“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 , 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 , 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 , 一定更惹人喜爱 。
花是如此 , 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 。
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 , 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 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  玉盘珍羞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 。
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 , 行路难 ,  多歧路 ,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
这组诗从内容看 , 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 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 , 不惜金钱 , 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 , 要是在平时 , 因为这美酒佳肴 , 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 , 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
然而 , 这一次他端起酒杯 , 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 , 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
他离开座席 , 拔下宝剑 , 举目四顾 , 心绪茫然 。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 , 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 , 感情的激荡变化 。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 , 正面写“行路难” 。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 具有比兴的意味 。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 , 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 , 皇帝却不能任用 , 被“赐金还山” , 变相撵出了长安 , 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 , 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 , 从“拔剑四顾”开始 , 就表示着不甘消沉 , 而要继续追求 。
“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 , 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 , 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 , 九十岁在磻溪钓鱼 , 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 , 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 , 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
“行路难 , 行路难 , 多歧路 , 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 , 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 , 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 , 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
离筵上瞻望前程 , 只觉前路崎岖 , 歧途甚多 , 要走的路 , 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 , 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
他那种积极用...
《浪淘沙》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 , 夹带着大量的黄沙 , 黄河波涛汹涌 , 奔腾澎湃 , 来自天边 。
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 , 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
原文: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 , 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同是在河边生活 , 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 , 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
直上银河 , 同访牛郎织女 , 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
这种浪漫的理想 , 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 , 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 。
淘:用水冲洗 。
簸:摇动 。
自:来自 。
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 , 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 , 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 , 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 , 赞扬它们冲风破浪 , 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 , 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 , 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 , 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 , 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 , 气势顿衰 。
藩镇割据 , 宦官专权 。
才人被外放 , 愤激之际 , 怨刺之作应运而生 。
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 , 如《浪淘沙九首》 。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 , 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
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 , 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 , 后编为一组 。
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 , 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
参考资料: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百度百科...
浪淘沙一诗中状物的诗句子是? 《浪淘沙》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 , 并展开奇特的想像 , 表现作者非凡的向往与追求 。
《浪淘沙》 古诗 - 原诗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
《浪淘沙》 古诗 - 作者简介 《浪淘沙》 古诗图册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
字梦得 。
洛阳(今属河南)人 , 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 , 登博学宏词科 。
翌年举吏部取士科 , 授太子校书 。
永贞元年(805) , 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 , 先贬连州刺史 , 加贬朗州司马 。
后回京 , 又贬连州刺史 。
历夔州、和州刺史 。
大和元年(827) , 回洛阳任职 。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 , 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
开成元年(836) , 改任太子宾客 , 分司东都 。
会昌元年(841) , 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
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 。
诗现存800余首 。
其学习民歌 , 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 , 题材广阔 , 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 , 清新自然 , 健康活泼 , 充满生活情趣 。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 , 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 , 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
晚年所作 , 风格渐趋含蓄 , 讽刺而不露痕迹 。
歌颂平叛战争的诗 , 以《平蔡州》三首、《平济行》二首最著名 。
尤其前者 , 在刘诗中有重要地位 。
刘诗中寄托身世和咏怀古迹一类 , 历来为人称道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于哲理意味 。
《西塞山怀古》、《乌衣巷》则精警超迈 , 韵味深长 。
他与白居易、令狐楚的唱和应酬分别编为《刘白唱和集》、《彭阳唱和集》 。
本集中还有送僧诗一卷 。
刘诗取境优美 , 精练含蓄 , 韵律自然富于音乐美 。
其律诗、绝句、古诗俱佳 。
七言乐府小诗吸取民歌曲调优点 , 音调浏亮 , 节奏鲜明 , 适于入乐 。
就连《平蔡州》一类古体 , 也具民歌的音乐美 。
一些六言诗和新体诗句式、节奏、用韵都与律诗不同 , 逐渐向长短句演变 , 适于配乐歌唱 。
此外 , 刘禹锡还按《忆江南》曲调填词二首 。
刘禹锡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
刘文以论说文成就最大 。
一是专题性的 , 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 。
二是杂文 。
刘禹锡的散文与其诗歌一样 , 辞藻瑰丽 , 题旨隐微 。
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 。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和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
今人卞孝萱有《刘禹锡年谱》 。
《浪淘沙》 古诗 - 注释 《浪淘沙》 古诗图册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
后又用为词牌名 。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
浪淘:波浪淘洗 。
簸:掀翻 。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
自古相传 , 织女为天上仙女 , 下凡到人间 , 和牛郎结为夫妇 。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 , 牛郎追上天 , 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 , 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
《浪淘沙》 古诗 -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
《浪淘沙》 古诗 - 赏析一。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 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 , 黄河 , 古往今来 , 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 。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流不复回” , 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 , 这些诗 , 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 , 至今众口传诵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 , 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 。
“黄河远上白云间” , 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 , 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 , 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 。
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 , 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
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 , 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 。
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 , 另辟一番境界 , 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 , 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 , 张骞乘槎而去 , 经月至一处 , 见城郭如官府 , 室内有一女织布 , 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
后还至蜀中 , 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 。
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 。
第一联由上而下 , 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 , 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 , 从地下引到天上 , 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 , 乘槎溯河源 。
全诗节奏有徐有疾 , 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
《浪淘沙》 古诗 - 赏析二 这首诗写于夔州 , 是民歌体的政治抒怀诗 , 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 。
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 , 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 。
“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 。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 , 与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
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 , 驰骋想象 , 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 , 顶着万里黄沙 , 逆流而上 , 直到牵牛织女家 , 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浪淘沙》 古诗 - 赏析三 《浪淘沙》 古诗 - 赏析四 夜间 , 当你仰望星空和银河出神的时候 , 你也许会想 , 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现在怎么样了?要是能到他们那里去作客该多好啊 。
这首诗写的...
个中情味什难解?自古诗词愁语多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 , 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 , 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 , 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 , 纵得封侯万里 , 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 ,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 , 权力很大 , 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 , 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 , 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 , 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 , 计斩楼兰王 , 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 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  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 ,  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 (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  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 ,  春色未曾看 ,  晓战随金鼓 ,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 ,  直为斩楼兰. 注: 折柳: 即 “折杨柳” ,  古乐曲名 ,  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 ,  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 , 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 , 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 , 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 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 , 苌弘是周朝的贤臣 , 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 , 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 , 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 苏武传》 , 匈奴单于欺骗汉使 , 陈苏武已死 , 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 , 脚上拴着帛书 , 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 , 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 , 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 , 遗我双鲤鱼 , 呼童烹鲤鱼 , 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 , 鱼传尺索 , 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 , 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 , 西王母每次出行 , 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 , 遗我双鲤鱼 , 呼童烹鲤鱼 , 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 , 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 , 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 ,  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 ,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 , 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 ,  狂歌五柳前. ① 本诗写景有何特点?本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 ,  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② 简析颔联、 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③ 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 ,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 尾联连用两个典故 , 诗人将 比作  , 又将 比作  , 表这了诗人 和对友人的 .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 , 松菊犹存”的句子 , 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 , 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 , 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阅读许浑《谢亭送别》 ,  回答后面的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  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急”字在写景抒情上有何作用? (2)、 本诗二四句写景的色调不同 ,  人物心情是否相同 , 为什么? (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悄感?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 , 五里设一短亭 , 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 , 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 , 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 , 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 , 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
【形容赞美张骞的词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