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古诗文名句解释

10句名言名句古诗篇
1.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5.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9.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诗文名句理解背诵题21、 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1)海上升明月(2)月是故乡明 22、 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用《〈孟子〉三章》中的名句填写) 23、 写出与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 。
例句: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24、 请写出下列“妙笔生花”的名句:陶渊明《饮酒》中写到菊花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醉花阴》写菊花的名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晏殊《浣溪纱》写花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写花名句:“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杜甫的《春望》中的花则别有一种悲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5、 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 三个。
(范仲淹)曾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曾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曹操)曾说过:“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6、 在《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 29、 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历史诗词名句大全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求 几个诗歌名句在生活中的运用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韵律美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
而古诗词中的名句更是广为流传的,出类拔萃的文学精华部分 。
从古至今能够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名句,是经过历史长河磨练的,经得起考验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文化的典范 。
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
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 。
因此系统地进行古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 。
一、诵读古诗词名句,积累素材文章缺乏营养,干瘪无物是现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 。
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积累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怎么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呢?作为古代文学的精华——古诗词名句 。
不仅语言经过了千锤百炼,而且也有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内容,有写景的、有记事的、有说理的等等 。
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最好素材 。
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言可发,有情可抒 。
正所谓厚积才能博发 。
因此我利用学生的采蜜本这个阵地,每天让学生抄写十句古诗词名句,让学生进行吟读和背诵 。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这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二、诗文互换,进行练笔学生有了积累,如果不会表达和运用,那么就等于白纸一张,没有任何意义 。
如何让学生学会表达?首先得让学生理解所诵读的古诗词名句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名句的内容,教师得像学生拓展有关古名句的相关内容,比如作者,写作的背景,诗人当时的心境,关于古诗词名句的典故等等 。
学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后,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训练 。
1、围绕名句进行段落训练古诗词名句中的意象鲜明,但是对意象的描述是极少的,还留有许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 。
这就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
教师可以把这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 。
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有关名句的资料 。
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 。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难题 。
另外要学生对古诗词名句进行扩写,也降低写作的难度,避免了学生语句不通顺的现象 。
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 。
2、给学生一段话,请学生用自己积累过的一句古诗词名句来概括 。
学生的习作覆盖面越来越宽广了,如果只停留在扩写古诗词名句的基础上,那么就很难适应其他体裁的习作了 。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不仅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
让学生用学过的古诗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 。
拿生活实际的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其实告诉学生,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名句了 。
久而久之,学生在描绘一种画面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这个古诗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琐地叙述,使学生习作表达意思明了,简洁 。
三、方法渗透,指导作文古诗词中的名句能够广泛传播,不仅是因为华丽、精练的辞藻,鲜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些直接影响着古诗词的魅力和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
新课程下如何教作文,为教作文而教作文,还是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又如何让学生自由地表达 。
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 。
每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名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
句子是文章的单位,仔细揣摩古诗词名句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对学生的习作行文有着积极的作用 。
比如:1、托物言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句诗出自杜甫大约二十五岁“游齐赵”时写的《望岳》 。
当时他襟怀浩荡,眼界空阔 。
身在岳麓而神至岳巅,写得有力如虎,遒劲峭拔 。
虽没有“登峰造极”而泰山的真形已尽落眼底矣 。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可以假托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对解决学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帮助的 。
2、写景状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十句古诗文名句解释】”此句对江南春色进行了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
从中可以看出写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选择,抓住鲜明的色彩,可对比,也可反衬,从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
3、借景抒情经常告诉学生环境描写是心情的写照,借助景物可以抒发情感,然而学生自己操作起来,就是情归情,物归物 。
而古诗词名句中却有许...
关于古诗词名句边塞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古 从 军 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
从 军 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关 山 月李 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塞下曲六首(选一)李 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望 蓟 门祖 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
前出塞九首(选一)杜 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
军 城 早 秋严 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塞 下 曲(二首)卢 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征 人 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陇 西 行陈 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己 亥 岁曹 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边塞诗鉴赏*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
* 陇西行 作者: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 。
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
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 关山月 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
*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
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 。
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
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 。
【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
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
* 出塞 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 。
龙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卢城 。
龙城也就是卢龙城 。
龙城飞将:指西汉时名将李广 。
《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唐时改为平州,治所在卢龙,即今河北省卢龙县 。
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 。
【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 。
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 。
* 凉州曲 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简析】该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注】...
形容感慨的诗词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唐)《将进酒》 译文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曹操(魏晋)《短歌行》 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
就好像朝霞一样短暂 。
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化扇——纳兰性德(清)《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译文 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没有后来产生的怨恨 。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唐)《锦瑟》 译文 这些感情至今还可追忆,在当时却是使人感到惆怅、迷惘 。
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唐)《代悲白头翁》 译文 花儿每年开的都一样的鲜艳动人,但是人一年一年的老去,在已不复从前...
含诗词或名句的文章开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
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
②了:了结,完结 。
③砌:台阶 。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 。
应犹:一作“依然” 。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
⑤君: 作者自称 。
能:或作“都”、“那”、“还”、“却” 。
赏析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