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太湖的诗句

最佳答案
赞美太湖: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
作者:苏轼
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 。仙
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 。今朝偶上法华岭,纵观始觉人寰隘 。山头卧碣
吊孤冢,下有至人僵不坏 。空余白棘网秋虫,无复青莲出幽怪 。(事见本院碑 。)
我来徙倚长松下,欲掘茯苓亲洗晒 。闻道山中富奇药,往往灵芝杂葵薤 。诗人空
腹待黄精,生事只看长柄械 。(杜子美诗云,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
今年大熟期一饱,食叶微虫真癣疥 。(贾云,今岁有小虫食叶,不甚为害 。)白
花半落紫穟香,攘臂欲助磨镰铩 。安得山泉变春酒,与子一洗
赞美太湖的诗歌1.《太湖响石》楼钥 何处飞来一段云,太湖风急到江城 。
云中疑有群仙过,时听丁东环佩声 。
2.《吴江太湖龙王殿》郑起 吾谒龙王殿,龙王在何许 。
太湖三万顷,水族龙为主 。
离离明月宫,渺渺寒烟渚 。
天下有旱蝗,吾亦能行雨 。
3.《太湖石》曾几 谁怜孤峭质,移在太湖心 。
出得风波外,任他池馆深 。
不同花逞艳,多愧竹垂阴 。
一片至坚操,那忧岁月侵 。
4.《太湖观雪》方回 平生不信有升天,今日临风似欲仙 。
海内百年诗客眼,雪中一叶太湖船 。
绵绵草树渔汀远,续续茅茨野屋偏 。
定是丹青不能画,一浇殊欠酒如泉 。
5.《太湖》周文璞 太湖我污池,茂苑我林莽 。
橘柚我堆盘,鲈鱼我登俎 。
区区为苹花,移去溪上住 。
终当赋归欤,来此卧烟雨 。
请添加详细解释...
赞美“太湖”的诗有哪些?1、太湖秋夕 唐代: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
译文 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 。
2、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宋代: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
数峰清苦 。
商略黄昏雨 。
译文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从太湖西畔随着白云飘浮 。
几座孤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 。
3、水调歌头·沧浪亭 宋代:苏舜钦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
译文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 。
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
4、吴山图记 明代: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 。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 。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 。
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 。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 。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
译文 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 。
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 。
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 。
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 。
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 。
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 。
5、湘月·五湖旧约 宋代:姜夔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 。
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 。
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 。
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
暗柳萧萧,飞星冉,夜久知秋信 。
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
译文 曾在太湖相约,问这一年发生了何事?使我未能如愿,长久辜负了这清美的景色 。
太阳落入西山,渐渐听见有人呼唤我,大家悠闲自在地坐在船上 。
劳累的渔民大都收网回家了,水鸟按时归巢 。
月光下的沙洲一派幽静 。
待船行至中流,更加从容舒缓,人们停止摇桨,水面澄清如镜 。
谁能唤起湘水女神,摇曳着如烟似雾的长发,拨弄着琴弦,弹奏出幽怨的琴曲 。
同游坐客高谈阔论,感叹在座之人,都是风流雅士 。
风吹柳枝发出萧萧之声,夜空中星星缓慢坠落,夜深才知道现已经是秋天了 。
想起家乡的美味,往日的赏心乐事谁会去了解 。
赞美无锡的诗歌小时候,总是怀疑,这曲折蜿蜒的道路啊,怎么会如此的漫长,让小小的我,永远也走不到路的尽头 。
小时候,总是埋怨,这封闭拥挤的城镇啊,怎么会如此的狭小,让小小的我,永远也看不到天的尽头 。
小时候的我,很想飞,总是觉得亲情束缚住自己的翅膀,总是觉得梦想在关爱中封存,总是很不耐烦 。
长大后,家乡的路,家乡的水只能在梦中仔细回味 。
城市的灯光很明亮,却独缺了属于我的那一盏 。
城市的天空很广阔,却独缺了替我遮蔽风雨的那一双翅膀 。
家乡漫长的路,现在想来,如丝如线,系住游子在外飘泊的心 。
家乡的城,若盖若棚,是游子永远的心灵避难所...
太湖诗有哪些?1、太湖秋夕 唐代: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
译文 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 。
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 。
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
2、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宋代: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
数峰清苦 。
商略黄昏雨 。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
今何许 。
凭阑怀古 。
残柳参差舞 。
译文 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从太湖西畔随着白云飘浮 。
几座孤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 。
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 。
可他如今在何处?我独倚栏杆缅怀千古,只见衰柳参差风中飞舞 。
3、题岳阳楼 唐代: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
译文 岳阳城下的江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独上高楼倚靠着栏杆眺望 。
春天,草木的绿色与远处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与湖水中的红波交相辉映,红波近处,似乎就是国都长安 。
岸边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树上哭得凄惨,天上的大雁要从这浩渺无边的湖上横空飞过还有许多困难 。
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 。
4、水调歌头·沧浪亭 宋代:苏舜钦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
译文 太湖岸边的景物一片凄凉,明净的湖水环接着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见鱼龙的踪影,它们被锁在弥漫的烟雾里 。
正想起范蠡和张翰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载着鲈鱼,迅速驶来,撇开重重波浪 。
傍晚,暴风雨突扑面而来,只好沿着小洲弯处回航 。
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 。
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 。
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 。
5、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
赞美太湖鼋头渚的成语早春以橘子寄鲁望 (唐)皮日休 个个和枝叶捧鲜,彩凝犹带洞庭烟 。
不为韩嫣金丸重,直是周王玉果圆 。
剖似日魂初破后,弄如星髓未销前 。
知君多病仍中圣,尽送寒苞向枕边 。
又射覆橘子 (唐)无名氏 圆似珠,色如丹 。
傥能擘破同分吃,争不惭愧洞庭山 。
拣贡橘书情 (唐)白居易 洞庭贡橘拣宜精,太守勤王请自行 。
珠颗形容随日长,琼浆气味得霜成 。
登山敢惜驽骀力,望阙难伸蝼蚁情 。
疏贱无由亲跪献,愿凭朱实表丹诚 。
谅公洞庭孤橘歌 (唐)顾况 不种自生一株橘,谁教渠向阶前出,不羡江陵千木奴 。
下生白蚁子,上生青雀雏 。
飞花檐卜旃檀香,结实如缀摩尼珠 。
洞庭橘树笼烟碧,洞庭波月连沙白 。
待取天公放恩赦,侬家定作湖中客 。
病橘 (唐)杜甫 群橘少生意,虽多亦奚为 。
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 。
剖之尽蠹虫,采掇爽其宜 。
纷然不适口,岂只存其皮 。
萧萧半死叶,未忍别故枝 。
玄冬霜雪积,况乃回风吹 。
尝闻蓬莱殿,罗列潇湘姿 。
此物岁不稔,玉食失光辉 。
寇盗尚凭陵,当君减膳时 。
汝病是天意,吾谂罪有司 。
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 。
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 。
庭橘 (唐)贯休 蚁踏金苞四五株,洞庭山上味何殊 。
不缘松树称君子,肯便甘人唤木奴 。
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 (唐)皎然 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 。
真子无私自不栽,感得一株阶下出 。
细叶繁枝委露新,四时常绿不关春 。
若言此物无道性,何意孤生来就人 。
二月三月山初暖,最爱低檐数枝短 。
白花不用乌衔来,自有风吹手中满 。
【赞美太湖的诗句】 九月十月争破颜,金实离离色殷殷,一夜天晴香满山 。
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 。
清阴独步禅起时,徙倚前看看不足 。
橘 (唐)李峤 万里盘根植,千秋布叶繁 。
既荣潘子赋,方重陆生言 。
玉花含霜动,金衣逐吹翻 。
愿辞湘水曲,长茂上林园 。
南中荣橘柚 (唐)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 。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
袭美以春橘见惠兼之雅篇,因次…… (唐)陆龟蒙 到春犹作九秋鲜,应是亲封白帝烟 。
良玉有浆须让味,明珠无颣亦羞圆 。
堪居汉苑霜梨上,合在仙家火枣前 。
珍重更过三十子,不堪分付野人边 。
庭橘 (唐)孟浩然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 。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
早春以橘子寄鲁望 (唐)皮日休 个个和枝叶捧鲜,彩凝犹带洞庭烟 。
不为韩嫣金丸重,直是周王玉果圆 。
剖似日魂初破后,弄如星髓未销前 。
知君多病仍中圣,尽送寒苞向枕边 。
谢橘洲人寄橘 (唐)齐己 洞庭栽种似潇湘,绿绕人家带夕阳 。
霜裛露蒸千树熟,浪围风撼一洲香 。
洪崖遣后名何远,陆绩怀来事更长 。
藏贮待供宾客好,石榴宜称映舟光 。
钟传客占历日包橘 (唐)无名氏 太岁当头坐,诸神不敢当 。
其中有一物,常带洞庭香 。
敕移橘栽 (唐)张彪 南橘北为枳,古来岂虚言 。
徙植期不变,阴阳感君恩 。
枝条皆宛然,本土封其根 。
及时望栽种,万里绕花园 。
滋味岂圣心,实以忧黎元 。
暂劳致力重,永感贡献烦 。
是嗟草木类,禀异于乾坤 。
愿为王母桃,千岁奉至尊 。
奉和白太守拣橘 (唐)张彤 凌霜远涉太湖深,双卷朱旗望橘林 。
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 。
行看采掇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 。
拣选封题皆尽力,无人不感近臣心 。
和白太守拣贡橘 (唐)周元范 离离朱实绿丛中,似火烧山处处红 。
影下寒林沈绿水,光摇高树照晴空 。
银章自竭人臣力,玉液谁知造化功 。
看取明朝船发后,余香犹尚逐仁风 。
安然听雨轩徐长卿为你作答,如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10首关于历史的古诗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 。
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
“蹊”是小路 。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 。
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 。
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 。
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
怎样区分古诗词中的燕雁在阅读古代诗文时常会见到“燕”和“雁”两个字,二者在文化内涵上有很大的差别 。
燕和雁都是随着季节冷暖,南北迁徙的鸟类,冬去春来,它们按时往返,给人以诚信之感;雁和燕都是众多鸟类中相对温和的动物,形状、羽色上是这样,鸣叫声也是如此,这和中国古代文人的儒雅是相符的;雁在秋日高空成队飞翔时,队形一丝不苟,衬以秋日肃杀气氛,愈显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壮美;燕子,特别是家燕,一般不轻易改换做巢地点,给人感觉如守约的老朋友;还是燕子,在人家里做巢,在人眼皮下面生活,雄雌之间的卿卿我我,成年鸟对幼鸟的关爱,莫不与人类似 。
正是雁和燕自身本能的表露,暗合了人的悲欢离合与亲情友情,所以自古以来人类赋予它们特别的关注和寄托,构成中国古诗词中极重要的吟咏对象 。
燕有两个读音,一个念yān;一个念yàn 。
读yàn时,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
一、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
”极妍尽态,形神俱似 。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
二、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
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
三、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晏殊在《浣溪沙》写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燕子的去来意味着春秋的更迭,年华消逝,岁月不居,更加深了词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独”字道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
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 。
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
四、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 。
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
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
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
”(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
五、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
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
”(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