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和《楚辞》里含“欣”字的句子有哪些?


  • 《诗经》  :旨酒欣欣 , 燔炙芬芬
释义:美酒醇香人陶醉 , 烤肉溢香增胃口
  • 《楚辞》:五音兮繁会 , 君欣欣兮乐康
释义:乐声交杂 , 鼓瑟丝弦齐响 , 天帝欣喜 , 快乐安康
  •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 , 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原称“诗”或“诗三                   百 ,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 共305篇 , 其                 中6篇为笙诗 , 即只有标题 , 没有内容 , 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                 康、崇伍、由仪) ,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
  • 《诗经》作者: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 , 每年春天 , 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                    谣 , 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 , 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 ,                 演唱给天子听 , 作为施政的参考 。
  • 《楚辞》:战国时期 , 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 , 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                歌体裁--楚辞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 ,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 是楚辞的代表                    作 , 楚辞因此又称为"离骚体" 。
  • 《楚辞》作者:刘向辑录 , 屈原等作

怎样鉴赏诗词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 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 ,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 ,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 , 使诗歌生动形象 , 境界全出 。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 , 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 , 有规律可循的 , 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 , 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 , 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 , 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
可见 , 抓住这几个关键处 , 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 , 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 , 走进诗的艺术境界 , 解诗答题 。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 , 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
律诗每首八句 , 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 ,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
绝句每首四句 , 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 , 二、四、六、八句押韵 , 首句可押可不押 , 一般押平声韵 , 一韵到底 。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 , 流行于中唐 , 发展于晚唐与五代 , 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
根据词的长短 , 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 , 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 , 58-96字)、长调(96字以上 , 三阙以上) 。
词有词牌 , 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
曲:即散曲 , 分为“小令”、“套数” 。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 , 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 , 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 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
掌握诗词知识 , 不但要记 , 还要会用 。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
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 , 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 , 毋须多说 。
咏怀诗:叙事抒怀 , 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 , 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 , 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 , 以史咏怀 , 以史诵人 , 以史治史 , 以史喻今 。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 , 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 ,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 , 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 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 , 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 , 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
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 ,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 李白的诗豪放飘逸 , 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 , 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 , 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 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 , 格调高昂 , 意境雄浑 , 感情激荡 。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
婉约派:笔调柔和 , 感情细腻 , 委婉缠绵 , 韵味深远 。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
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 , 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 , 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 , 虚实结合往...
春望诗词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 , 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 , 充溢离情 。
全诗沉着蕴藉 , 真挚自然 。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 , 城池残破 , 虽然山河依旧 , 可是乱草遍地 , 林木苍苍 。
一个“破”字 , 使人怵目惊心 , 继而一个“深”字 , 令人满目凄然 。
诗人在此明为写景 , 实为抒感 , 寄情于物 , 托感于景 , 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
此联对仗工巧 , 圆熟自然 , 诗意翻跌 。
“国破”对“城春” , 两意相反 。
“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 , 对照强烈 。
“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 , 意思相反 , 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 , 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 , 先后相悖 , 又是一翻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 ,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 , 但因感时恨别 , 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
另一种解释为 , 以花鸟拟人 , 感时伤别 , 花也溅泪 , 鸟亦惊心 。
两说虽则有别 , 其精神却能相通 , 一则触景生情 , 一则移情于物 , 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
诗的这前四句 , 都统在“望”字中 。
诗人俯仰瞻视 , 视线由近而远 , 又由远而近 , 视野从城到山河 , 再由满城到花鸟 。
感情则由隐而显 , 由弱而强 , 步步推进 。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 , 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 , 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 , 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自安史叛乱以来 , “烽火苦教乡信断” , 直到如今春深三月 , 战火仍连续不断 。
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 , 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 ,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 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 , 很自然地使人共鸣 , 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烽火遍地 , 家信不通 , 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 , 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 , 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 , 搔首踌躇 , 顿觉稀疏短发 , 几不胜簪 。
“白发”为愁所致 , “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 , “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
这样 , 在国破家亡 , 离乱伤痛之外 , 又叹息衰老 , 则更增一层悲哀 。
古诗词欣赏逝情雁飞雁过匆匆忙岁月如水静静淌黄叶随风翩跹舞空枝徒留黯然伤昔日同欢花前月今朝独醉梦中乡妙音弹尽指间流遥看听台茶已凉 绝对自创 , 很好理解 , 前两句是说时间流逝的 , 3,4句是借物来表达对离去的人的伤感的 , 5.,6是回忆过去美好的 , 7,8句是说一曲终了 , 一场感情的结束 , 只剩孤独一人 , 表达寂寞悲凉之意!自己随便写的 , 献丑了!
最近想买本古诗词赏析的书,谁能推荐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
十年来 , 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 , 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 , 一道分析理解 , 一道分析鉴赏 。
2002年起 , 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 , 加大了主观题 , 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
上海卷自1993年以来 , 有客观题、主观题 , 但主观题比例大 。
2004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作出这样要求:“能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 。
”可见 , 对古诗词的考查 , 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 , 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 。
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
尽管上海卷的题型量还未固定 , 难度上有加大趋势 , 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 , 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 , 是能游刃有余的 。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 注意这十个方面 , 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
怎样应对高考古诗词中鉴赏题: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 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 ,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 ,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 , 使诗歌生动形象 , 境界全出 。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 , 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 , 有规律可循的 , 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 , 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 , 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
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 , 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
可见 , 抓住这几个关键处 , 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 , 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 , 走进诗的艺术境界 , 解诗答题 。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 , 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
律诗每首八句 , 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 ,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
绝句每首四句 , 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 , 二、四、六、八句押韵 , 首句可押可不押 , 一般押平声韵 , 一韵到底 。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 , 流行于中唐 , 发展于晚唐与五代 , 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
根据词的长短 , 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 , 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 , 58-96字)、长调(96字以上 , 三阙以上) 。
词有词牌 , 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
曲:即散曲 , 分为“小令”、“套数” 。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 , 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 , 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 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
掌握诗词知识 , 不但要记 , 还要会用 。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
帮忙提供一些经典诗词赏析五、对下面这首外国十四行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老橡树乔尔丹诺?布鲁诺老橡树啊 , 你把树枝伸向天际 , 而且在土地里扎根 , 不论土地如何震颤 , 严酷的风神从天上发出的力量多大多沉 , 也不论冬天是多么猖狂 , 你仍然巍峨屹立 , 昂首挺身;任何意外打击 , 你都无动于衷 , 你是我的榜样 , 为我所信奉 。
你永远环抱同一块土地 , 使它丰腴而有灵性 , 通过土地的脏腑 , 你把根儿欢欣地往宽宏的胸脯延伸 , 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 , 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 。
【注】乔尔丹诺?布鲁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 。
【《诗经》和《楚辞》里含“欣”字的句子有哪些?】他为维护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 , 为坚持自己的哲学观点 , 于1600年2月被宗教裁判处以火刑 , 在罗马鲜花广场殉难 。
A.开头两句 , 诗人怀着崇仰的感情为“老橡树”写意 , 它高大参天又脚踏实地 。
“老橡树”是为真理而战的思想家、科学家的化身 。
B.诗中所写的“风神”“冬天”都有象征性 , 让人想到扼杀科学和真理的邪恶势力严酷而猖狂 , 但布鲁诺没有因此而退缩和屈服 。
C.诗的最后六句深化了主题 , 布鲁诺从老橡树的形象中汲取力量 , 他深信自己的事业扎根在科学和真理的沃土中 , 定会结出硕果 。
D.全诗以老橡树豪迈的自白结尾:“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 , /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 。
”这也是布鲁诺殒身不恤的誓言 。
【解析】D项说:“我有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灵性 , 永远向一个固定的目标迈进”是老橡树的自白 , 不正确 。
诗中的“我”字是诗人自称 , 这两句诗是布鲁诺在“老橡树”精神与品格的感召下明志奋进的宣言 。
【答案】D
对于古人评价诗词的文章和集子,有哪些值得推荐?怎么学写好诗句首先是诗词的格律 , 近体诗的格律是很容易讲清楚的 。
绝句或者是律诗 , 第一个原则必须是押平声韵 , 韵脚的字一定是平声的 , 转化成我们现代汉语来说 , 基本上相当于第一声和第二声 。
第二 , 每一句当中的平仄声字是相间的 , 即: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其实 , 近体诗--绝句和律诗 , 翻来覆去 , 就这么四种格律 。
第三、写诗的时候 , 整首诗能否呈现出一种诗的意境 , 能否把诗人的情感完美的表达出来 , 我觉得关键还在于练得是不是多 , 并且是不是读了足够多的古人的经典作品 , 把这些经典作品消化成自己诗的感觉之后 , 然后才能在格律的基础上作出有诗的韵味的诗来 。
第四、掌握我们现代汉语里面 , 哪些字是平声 , 哪些是上声 , 哪些是去声 , 才知道怎么把这些汉字嵌入到诗词既定的格律里面去 。
当然掌握格律这还只是敲响诗词之门的第一步 , 我们说第二步就是要找到诗词的感觉 , 营造什么样的意向 , 营造什么样的诗词的意境 。
第五 , 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 当你的真情实感 , 情感足够浓厚 , 足够强烈之后 , 也许技巧反而退居其次了 , 第六、当然如果格律、情感、意境都够了 , 那我们追求的就是诗的最高境界--立意 。
你的立意是不是与众不同 , 是不是能够推陈出新 , 那这是一首好诗的最高标准 , 或者最高的区别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