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森林公园千年榕树 自然笔记福州的榕树( 三 )


李拔以榕树仁德比拟为官之道,用今天的话说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福州古府治在今湖东路与鼓西路之间,明清两代的一郡中枢 。我曾在夜色中与黄旭兄踏访,虽已不存而周遭环境依然,周遭环境悉心护卫下的历史气息犹存 。这里的位置在福州古城正中略偏西处,北有越王山为依托,南有九仙、乌石两山雄峙,真可谓“三山鼎秀,州临其间” 。依历代惯例,府衙官廨周围遍植榕树,枝杆四出,绿荫浩然,气根摇曳 。府衙大门有李拔手书联语:
九邑拱如星布,我疆我理,俾卤地岩城,具瞻福曜;
三山环若屏依,克师克帅,望绿林丹荔,尽树棠阴 。
李拔认为:“治世何术,曰养,曰教 。教养何道?曰农桑水利,曰诗书礼乐 。”李拔在福州亲力亲为要求各邑设书院,兴义学,还经常去鳌峰、崇山二书院讲学 。曰:“予惟榕之为木,大而无用 。然枝叶婆娑,犹荫十亩 。”李拔不仅以榕树自况、教导学子,榕树大木,有用乎?无用乎?李拔在府衙“冰鉴堂”书有一联:
称物情以平施,有己求人,无己非人,责人必先责己;
【福州森林公园千年榕树 自然笔记福州的榕树】顾民岩而思畏,天视民视,天听民听,欺民即是欺天 。
福宁人、福州人,李拔家乡四川犍为人,颂扬李拔为之赞曰:“岿岿者山,遥瞻峨眉;汤汤者水,锦江之湄;惠心惠德,惟怀惟思;太守之去,何时复来?”期盼着李拔的还有福州的蚕桑大榕,鼓山的摩崖石刻,它们都在等待着一个贤者的脚步 。李拔是兴致广泛、情趣多样的官吏 。李拔好农事好植榕好蚕桑还好登临,他说“山以人胜,人以山传” 。“匪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亦聊以扬榷山灵,备后人之兴感云尔 。”“登山而不思追踪乎前哲,亦与未登山等;追踪前哲而不得前哲所以独至之故,亦与未登山等” 。是以,公事之暇,登临远望,好古敏求 。览空天无际求摩崖存史,见榕碧如海知草木长存,便是李拔的一大业余爱好了 。李拔“扬榷山灵”语,有浓厚的宋明理学中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气息,李拔自谓:“平生最喜登临,遇高山辄动仰止之思,所在多屐齿迹 。”李拔的好登临,有其心性,有其追踪前贤,有其望远放思,更有其追踪前哲之所以“独至之故” 。一言以蔽之,境界高远囊括古今以天下为己任故也 。李拔登山必须观摩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在榕树下一读再读,三思九思 。榕荫如盖,榕枝可依,气根拂面,这大约是李拔最心旷神怡的时候 。
福州山峦众多,鼓山摩崖为最,它拥有包括蔡襄、李纲、朱熹、赵汝愚等数百名士登临题咏的石刻 。各抒襟抱,各有观悟,各有思虑 。乾隆二十五年仲春某日,李拔视察西湖水利事毕,轻车从简登鼓山,只见“怪石林立,古榕满山,古字争奇,应接不暇”,与友人称“福州城东鼓山,奇特为八闽冠” 。鼓山摩崖石刻中,最令李拔仰望再三、徘徊不前的是朱熹在绝顶峰所题的“天风海涛”,以书而言,结体严谨中有洒脱,观其“天”字,以心读,有一横开天之气势;观其“涛”字,读之外宜听,侧耳细听,有天风声,有鼓涛声,有浪花冲激声,有渔歌互答声……众声骈集,自天而降,由海成浪,天风海涛是也 。朱熹是南宋时学人文士的精神偶像,儒学绝峰 。李拔说:“徘徊周览,恍然有悟于为学之旨,默然心契,流连不能去 。”他在绝顶峰题“欲从未由”,又砌仰止亭,铭曰:“我登鼓山,中心仰止,仰止何人?曰维朱子 。”李拔又在山足书“云程发轫”,在半山刻“毋息半途”,在山顶写“登峰造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