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时期有多少满洲人,皇太极打蒙古中国通史( 五 )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大明君臣小肚鸡肠 , 因为那时候满语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 语法和词汇并不健全 , 称呼多有混乱之处 , 无怪乎汉语也翻译不准 。

皇太极时期有多少满洲人,皇太极打蒙古中国通史

文章插图
早期满语 , 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女真(满族)知耻而后勇 , 南迁辽东汉族农耕区后 , 即着手大规模翻译和学习汉族文化典籍 , 努尔哈赤命达海翻译《明会典》等书籍 , 皇太极命设文馆 。在积极吸纳汉文化的同时 , 还接纳了大批明朝归降的文武官员、儒生 。
汉族传统文化、道德规范、典章制度、礼仪习俗 , 对满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儒家经典和明朝典章制度成为满洲贵族开国创业、治国施政的参考书 , 满洲政权不但在国家制度方面 , 乃至在名号、尊称方面都进行了汉化改造 。
满族形成初期 , 人名较为随意 , 如努尔哈赤的满文原义为“野猪皮” , 舒尔哈齐为“小野猪皮” , 雅尔哈齐为“豹皮” , 而多尔衮为“獾” 。作为统治者 , 此时的大清皇帝其名字无论是“黄台吉”还是“红歹是”“洪太氏” , 都不够文雅响亮 。
于是 , 汉族官员特意选了“皇、太、极”这三个汉字作为“hong taiji”的音译——这就是汉文“皇太极”的来源 。
皇太极时期有多少满洲人,皇太极打蒙古中国通史

文章插图
到乾隆年间 , 满洲的汉化已臻于昌盛 , 在编修《内阁藏本满文老档》时 , 直接就把早期的满文“hong taiji”改为汉字“皇太极” , 由此“皇太极”正式成为大清太宗皇帝的定名 , 他的本名则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
不仅仅是名字 , 如满洲早期的固山、牛录、额真等行政组织名称 , 在吸纳汉文化后 , 也演化成了后世我们所熟悉的旗、佐领等 , 八旗的领主“固山额真”也对应翻译成汉语的“都统” , 不但予以了美化 , 还更加符合汉人的传统文化心理 。
爱新觉罗氏皇族的姓名更加明显 , 从早期传统的女真(满族)名字 , 到汉文化韵味十足的福临、福全、玄烨 , 既是满洲人对汉文化的接受 , 也是适应全国统治的客观需要 。
皇太极时期有多少满洲人,皇太极打蒙古中国通史

文章插图
满洲八旗
结论
从“皇太极”的姓名 , 实际上可以推导出早期满洲社会对外族文化的吸收和积淀:
1、从蒙古文化中吸收和借鉴官职、名号;
2、对蒙古官职、名号进行满洲化的运用;
3、吸收汉文化 , 对传统蒙古官职、名号予以美化 , 使其更加文雅 。
这一吸收过程 , 显示出(女真)满族人长期濡染蒙古文化、汉文化并且对之倾慕不已的心态 。皇太极的名字 , 则是(女真)满族承受蒙古文化和汉文化的典型例子 。
皇太极时期有多少满洲人,皇太极打蒙古中国通史

文章插图
皇太极一生的功绩是彪炳史册的 , 他继位为汗 , 统一漠南蒙古 , 称帝改元 , 奠定大清基业 , 虽没有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 但是他协调满、蒙、汉民族之间的关系 , 促进满族吸收蒙古和汉族文化 , 对满族和清朝历史做出了卓越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