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简历事迹概括,从“耿疯子”到“耿菩萨”

017年春 ,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横空出世 , 一下点燃了人们的追剧热情 。
剧中最受大家欢迎的角色非李达康书记莫属 , 这位铁面无私 , 能力超强 , 执行力爆表的工作狂人 , 受到了绝大多数观众的一致好评 , 顿时成为了当年的“新晋网红” 。
李达康书记
此时就有观众在网上留言说 ,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好干部 。而观众所说的这位好干部 , 恰好就是李达康书记的原型 , 原山西市长耿彦波 。
他在刚调任成为大同市长时 , 还被群众批评为“耿疯子” , 等到他离任时 , 上千市民自发走上街头 , 喊他“耿菩萨” , 含泪依依不舍地挽留他 。
从饱受批评的“耿疯子” , 到被群众含泪挽留的“耿菩萨” , 耿彦波都做出怎样的贡献呢?
“耿拆拆”在2008年的山西大同 , 每天一大清早天才刚刚亮的时候 , 当地居民常常能看到这样一个熟悉的身影 。
时间不过早上6点左右 , 此人已经从路边摊买好了烧饼当早饭 , 独自一人 , 一边吃一边往工地上走 , 还时常仰着头注视正在建造中的工程 , 眉头总是不大高兴地皱着 , 脚上穿的鞋布满了灰尘 , 怎么看怎么像是工地的包工头 。
而当本地市民看到他后 , 却会用手指着他笑起来:“看 , 那就是我们的大同市长 , 耿彦波 。”
在成为大同市长之前 , 耿彦波还在灵石榆次等地方担任过要职 。而不管他来到哪里 , “拆”字总是时刻相随 。似乎大拆大建就是耿彦波的从政作风 , 他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外号——“耿拆拆” 。
在灵石县 , 耿彦波投资5000千万 , 重修王家大院 , 一边拆一边建 。看不懂他这般作风的人觉得他不是疯了 , 就是想贪污 , 因为整个灵石县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1亿元 。等他被调任到榆次 , 又开始了拆建的老作风 , 甚至光是修路 , 便投入了8千多万 。
当年他离开灵石的时候 , 有人在城墙上摆出了3个花圈作为“送行”;而等他来到榆次开干时 , 人们再次登上城墙 , 却不是要摆花圈了 , 而是为了将写有“谢谢你 , 彦波”的横幅挂上去 。
因为此时人们已经从最初的不理解 , 渐渐意识到了耿彦波此番作为的用意 。如今的王家大院已经成为了灵石的名片 , 热爱旅游的人游客们称“五岳归来不看山 , 王家回来不看院” , 以此来表达对王家大院景致的赞美 。
灵石县光是靠着这座王家大院 , 单日接待游客量已经创下了10万人次的新高 , 每年能收获几千万的利益 。
耿彦波当年的超前眼光 , 光凭着一座小县城的现有魅力就足以证明了 。不过当耿彦波在2008年2月成为大同的新市长时 , 反对和质疑的评价依然不少 。
而耿彦波就在这些不看好的目光注视下 ,  于2008年就任了山西大同的市长 。
“一轴双城”此时的大同 , 可以说正处于一个最艰难的时期 。在建国后 , 大同挖出了25亿吨煤炭 , 以低价卖向全国各地 , 在支援各个省份大战建设的同时 , 大同也因此获得了享誉全国的“煤都”称号 。
但是这样的称号过去是荣誉 , 现在却成为了大同继续发展建设的桎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