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形成的 黄河形成的原因( 二 )


黄河河以上流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年水量5亿立方米,平时河面宽30~40米 。
玛多至下河沿河段:河道长2211.4公里,水面落差2985米,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 。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地质条件复杂 。龙羊峡以上,大部位于青藏“歹”字型构造体系的首部,龙羊峡以下受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控制,地壳扭曲,褶皱发育,形成了一系列走向北西或近乎东西向的大山 。黄河流经这些山谷或沿着较大断裂发育,其水流方向多与山地走向正交或斜交,河谷忽宽忽窄,出现川峡相间的河谷形态 。有最长的峡谷拉加峡、最窄的野狐峡、比降最陡的龙羊峡 。
下河沿至河口镇河段:河道长990公里,区间流域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水面落差246米,河道比降2.5‱,是宽浅的平原型冲积河流 。本河段开始由南向北,至三盛公逐渐折向东流,到河口镇则又转向南流,构成为著名的“黄河河套” 。下河沿至石嘴山一段,黄河流经富饶的宁夏平原,河道长317公里,河宽400~3000米,比降为4.5‱,河床由砂卵石组成 。石嘴山至磴口,黄河穿行于乌兰布和沙漠与鄂尔多斯台地之间,河长88公里,比降2.9‱,河床缩窄,局部地段有砾石基岩出露,水面宽300~700米,河道两岸沙丘起伏,一望无际 。磴口至河口镇,黄河蜿蜒于内蒙古河套平原之上,河长585公里,河宽500~2500米,比降1.3‱,水流缓慢,是弯曲型的平原河道 。
黄河的中游黄河自河口镇至河南郑州市的桃花峪为中游 。中游河段长1206.4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43.3%,落差890米,平均比降7.4‱ 。
黄河自河口镇急转南下,直至禹门口,飞流直下725公里,水面跌落607米,比降为8.4‱ 。滚滚黄流,奔腾不息,将黄土高原分割两半,构成峡谷型河道 。以河为界,左岸是山西省,右岸是陕西省,因之称晋陕峡谷 。
晋陕峡谷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向斜与山西地台背斜交界,构造较简单 。本河段河道比较顺直,河谷谷底宽,绝大部分都在400~600米 。峡谷两岸是广阔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支流水系特别发育,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56条 。本峡谷段流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15% 。区间支流平均每年向干流输送泥沙9亿吨,占全河年输沙量的56%,是黄河流域泥沙来源最多的地区 。
晋陕峡谷河段,碛流较多,下段的壶口瀑布,是黄河干流唯一的瀑布 。
晋陕峡谷的末端是龙门 。这里形势险要,两岸断崖绝壁,犹如刀劈斧削 。左岸的龙门山与右岸的梁山隔河对峙,使河宽缩至100米左右 。龙门是连接晋陕交通的古道渡口,历史上靠木船摆渡 。解放后西安~侯马的铁路和公路,都在此通过,建有现代化的桥梁 。
黄河出晋陕峡谷,河面豁然开阔,水流平缓 。从禹门口至潼关,河道长125公里,落差52米,比降4‱ 。河谷宽3~15公里,平均宽8.5公里 。河道滩槽明显,滩面宽阔,滩地面积达600平方公里 。滩面高出水面0.5~2.0米 。本段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摆动频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属游荡性河道 。禹门口至潼关区间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汇入的大支流有渭河和汾河 。
黄河过潼关折向东流356公里至河南郑州市桃花峪,落差231米,平均比降6‱ 。其中,三门峡以上113公里的黄土峡谷,较为开阔 。三门峡以下至孟津151公里,河道穿行于中条山与崤山之间,是黄河最后的一个峡谷段,界于河南、山西之间,故称晋豫峡谷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大支流有洛河及沁河,区间流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常见的暴雨中心 。暴雨强度大,汇流迅速集中,产生的洪水来势猛,洪峰高,是黄河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孟津以下,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河段 。南依邙山,北傍青风岭,部分地段修有堤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