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 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在社会人类学中 , 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叫做“马太效应” , 这个概念源于西方《圣经》中的“马太福音” , 指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之中 , 始终存在着两种极端的分化 , 并且 , 这种分化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越来越明显 。那么 , 我们的社会之中为什么出现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呢?穷人是不是真的会变得越来越贫穷 , 以至于难以生存吗?之前 , 有一个社会组织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 实验人员帮助那些生活极其困难的家庭度过一些生活中的难关 , 并且为他们提供一些金钱或者是一些生活所需的必需品 。而实验的结果使所有研究人员都大失所望 , 当相关单位停止对那些贫困家庭的资助之后 , 这些家庭的生活水平就快速地恢复到了之前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 事实证明 , 金钱和物质上的资助 , 是不会真正改善那些贫困家庭的生活 , 他们不会自主地上进 。这个实验结果也正好印证了中国那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也就是说 , 直接给予他们物质和金钱上的资助 , 不如帮助他们构建起坚强的精神世界 , 使他们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 , 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有些人会认为 , 只要人们在生活中能够勤奋工作 , 只要能够付出 , 不怕苦不怕累 , 最终得到的结果都不会太差 。事实并非如此 , 我们经过仔细地观察其实不难发现 , 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阶级 , 经济水平十分低下的人们 , 干活的时候是最卖力的 , 最不辞辛苦的 。可见 , 在日常生活中 , 穷人再勤劳在努力也无法摆脱自己贫困的生活环境 , 而导致他们贫困的 , 也并不是自己的性格 , 而是另有他因的 。即使是大多数穷人都会为了维持生活 , 养活一家人 , 不惜白天黑天连轴转 , 做许多份兼职 , 但始终还是“治标不治本” , 无法使他们真正地摆脱穷困潦倒的生活 , 而自己的生活也只会无限地在贫困与更贫困之间不断循环 。近期 , 有很大一批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分析表明 , 或许就是穷人们在生活中过于勤奋 , 所以才总是无法“逃离”那种贫困的生活 。从实际上来讲 , 贫穷就像是一个“圈” , 当一个人为了应对那些贫困所带来的债务时 , 那么 , 这个人就一定会陷入一种艰苦的生活环境 。为了让自己能够摆脱这种贫困 , 这种艰辛就会成为压在自己身上的一座大山 , 他们让自己能够有足够的钱来还钱 , 却始终不会拥有攒钱的能力 。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要素 , 那就是穷人很难能够摆脱这种“贫穷生活”的定向思维 。当一个人被迫生活在一种十分穷困潦倒的情况之下 , 人们通常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就渐渐适应这种生活的环境以及生活节奏 , 并且会在心中形成一种“我就是穷人”的心理暗示 , 并且在这之后 , 人们的心中会形成“我应该努力生活”的想法 。例如 , 那些家庭条件不好 , 但是成绩却十分优异的大学生 , 就会因为他们本身十分懂事 , 所以会在上学的时候找寻兼职来赚钱补贴家用或者是养活自己 , 而这种兼职收入一旦开始 , 他们就会陷入找更多兼职的漩涡 , 不断地寻找更多的兼职 , 来赚取更多的钱 。时间长了 , 他们就会忘记自己本身的任务是学习 , 而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如何摆脱贫困”之上 , 更有甚者会放弃学习 , 这样做其实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 而这并不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这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贫穷生活”所导致的定向思维 , 为了让自己能够适应贫穷生活的节奏 , 最终作茧自缚 , 且难以自拔 。因此 , 人们应该要把自己的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 看到更多未来的事情 , 为了自己的未来做一些计划 , 而不是仅仅为了摆脱贫困就惶惶不可终日 。那么 , 要做到把眼光放长远 , 首先要做的就是看清自己定位 , 其次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 而最后就是勇于改变自己 , 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减少自己对生活的种种抱怨 , 强迫着自己不断地进步 , 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机遇和挑战 , 是自己的生活从原先的状态之中脱离出来 ,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做出改变 , 要相信 ,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 ,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