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传统习俗?

龙潭三月三习俗||李典义 龙潭,原名黄潭,刘氏先祖自五代间南逃在此肇基,属早期迁入周宁境内的宗族之一 。据史书描述,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刘晟,世居中山郡故地深州乐寿(今河南献县),唐僖宗封为国公,晟子刘仁恭,梁太师,孙燕帝刘守光(赫志)唐都将,后梁封燕王,911年称燕帝 。(《五代史》《资治通鉴》均有记载) 。914年幽州破,燕帝亡,弟赫茂、赫盛携燕帝子刘继殉逃出兵灾,南下经永嘉(温州)、富沙(建阳)、三山(福州)、宁川(宁德)隐居黄潭(今周宁县狮城镇龙潭村) 。此地山奇水秀,旷远棉袤,四面则有银屏、金钟、鼓楼诸峰环拱 。于是在银屏峰山脚下筑室为屋,垦荒种田,开始了漫长的农耕生活 。自古就有“斗米过年,箩米过三月三”的说法 。据传龙潭祖先茂公为躲避家难,携家人南逃,中途被浩荡的长江水所阻挡,进退两难,眼看后面追兵就要迫近,无船可渡,情况危急 。这时天色渐黑,无可奈何,正在踌躇间,突见江中浮起一块巨大的“磐石”,形如船只 。于是他们纵身一跃,跳到那块磐石上,不料那块巨石竞向对岸游去,原来这是一只巨龟,抵达对岸,已是暮云合璧,夜色苍茫 。此时巨龟身上十二盏明灯,照亮前路 。先祖自知神助,于是许愿:日后子孙发达,定当迎灯以谢神龟救命之恩 。龙潭三月初三的灯会社戏,由来已久 。为了感谢神龟的救命之恩,龙潭后裔在每年的三月初三日,也就是茂公生日这一天,会举行隆重的迎灯盛会 。迎灯之前,每家每户会制灯一板,众人动手,各显神通 。灯架大小统一,里面用竹条编制为骨,外面用白纸糊上,然后在一块木板上前后各置六盏,夜里点上蜡烛,会通体透明,显得十分漂亮,所以也叫“板凳灯” 。制作板凳灯无固定艺人,均由乡民目睹口授,代代相传 。夜幕降临,参加迎灯的人们早已集中祠堂,一切准备就绪,村民们将固定于长条木板上的12盏灯笼逐一点燃 。星星点点的灯火最终汇聚成龙,在鼓乐和爆竹声中,热热闹闹的“板凳灯”正式拉开了序幕 。走在队伍前面的是抬着祖宗灵位的壮年人,接着是腰鼓队,整齐划一的鼓点,敲锣打鼓,声威具壮,浩浩荡荡的队伍从鼓楼山脚,沿溪而上,穿过村庄 。远远望去,灯火莹莹,宛若一条长龙蜿蜒在村道之中,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迎灯队伍经过每家每户门前,村民都会鸣炮焚香迎接,给家人带来好运,吉祥如意,一年平安 。迎灯的队伍绕村一圈,经过宗祠仪门,每人饮一碗米酒,再来几个糖果,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事事红红火火 。迎灯结束,在宗祠内演戏三至四天,东洋十里的村庄群众纷纷前来观看演出 。在这里,进场的通道只是供人们行走,不允许人们摆卖瓜子,糖果 。但是有免费的茶水供应,祠堂外,还有特意招待远方来客的免费餐点 。台下的人们说,好戏要在九点之后才开演,不到七点,台下的木凳子上已经坐满了从四面八方来看戏的人们 。台上主持秩序的村民主任在扩音器里解释:“各位村民,晚上好 。由于前来看戏的外村客人非常多,现在外面还站着很多进不了场子的客人,本着优待远客的原则,在这里,请本村的村民先行退场,将位子让给外村的客人,请村民排队从左侧边门出去,那些外村的客人举着雨伞,赶了几里几十里的路,就为了给我们的盛事赶人场,我们要尽地主之谊,不能怠慢客人,在这里请你们谅解 。”说罢,龙潭的刘姓村民纷纷站起来走向祠堂左侧门,他们出去一拨,在门外站着的人们就进来一拨 。台上的戏按场次开演,今天演出的曲目叫做《梨花山》,故事说的是民女梨花与她的相公在山下的亭子遇见恶霸将军……上演一场恶霸强抢民女的老式情节 。旦角虽一身缟素,但扮相极柔美,声音圆润,她唱着:好一场恶梦,没来由赏春,却让恶人恃强将人掳 。添悲怆,泣血怒飘零,羞杀我一息尚存哭斜阳,哭斜阳 。几天下来,台上的戏乃是老戏,都遵循着大团圆的结局排演着 。台下却演着人间真情大戏,这场戏已经说不清演了多少年 。龙潭有着上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周宁增添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