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下一句 知之为知之的下一句

出处,问题缘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下一句 知之为知之的下一句】《论语》为政篇中说: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 。女:汝,你 。)

由,诲女,知之乎:子路,教给你的东西,你明白了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它的理解,历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

现有三种理解,及其评论对它的不同理解,一般有下面几种(顺便给出评论):

1.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的表现 。评论:这是强调做人要诚实 。但是有两个疑问:其一,谁没事,老是问别人知不知道?其二,谁没事,老是到处宣扬,自己知不知道?

我们把这种理解放在原文中看看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的东西,你明白了吗?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的表现 。这有多尴尬,子路可是大人啊!只比孔子小九岁 。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 。关于诚实的知识适合给7-9岁的小孩传授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的知道 。评论:这种理解太含糊,歧义太多,不知道说的啥 。

3.需要知道的就去知道,不需要知道的就不要去知道,这是对待“知道”的正确态度 。评论:这是强调对待,“大爆炸”式的知识的态度 。这是一种不错的态度,很有哲理 。我曾经非常佩服这种理解,然而现在觉得,它虽然观点正确,但是并不是孔子的本意 。理由如下:

A. 它太现代了,孔子所处的时代,没有“知识大爆炸”,并不迫切需要这种观点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是说那个时代知识不多,老师需要不断回顾旧知,发现新知 。

孔子所处的时代没有“知识大爆炸”

B. 孔子说过“君子不器(器:器具,用途单一)”,也就是说君子要博学,不要像器物一样,用途单一 。孔子本人就是非常博学的,他修订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

君子不器 。君子要博学,通达,不要像这把茶壶,只能装水 。

C. 把这种理解放入原文中,逻辑不合理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的东西,你明白了吗?需要知道的就去知道,不需要知道的就不要去知道,这是正确的态度 。明显逻辑不合理 。


我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不同解释我的理解是:已经彻底把一个东西搞懂,这是知道;没有彻底把一个东西搞懂,这是不知道 。明白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不要似懂非懂,似是而非,这是知道 。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的东西,你明白了吗?彻底弄懂才是知道,没有彻底弄懂只能算不知道 。明白哪些弄懂了,哪些没弄懂,这才是知道 。这样理解才符合逻辑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知之为知之”的观点很重要 。很多东西,我们对它知道得很肤浅,却误以为知道的话,后果很严重的 。比如一位医生,学医不精,却误以为很精,后果是可怕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