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der是什么意思 duration是什么意思( 二 )


总之,因果和先后,先后和时间位置(过去、现在、将来),时间位置和存在地位,它们之间不是同一类的关系 。因果可以有同样的存在地位(都存在或者都不存在),但不等于它们之间没有先后 。先后本身也不等于不同的时间位置 。先后是量的关系(metric order),犹如数字之大小 。而时间位置是一种绝对性质 。先者未必先成过去,后者未必后于先者而去 。
与生命时间相对的物理时间
与生命时间相对,物理科学上的时间理论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相对保留时间概念,代表是所谓“因果集合论”(causal set theory);另一种干脆废除时间,把世界设为静止 。按照因果集合论,时间有颗粒性(granular)而没有连续流动性 。
为了便于介绍,我们忽略不同物理学理论之间的细微差别,而把物理时间总结为:
1
第一,时间没有生命时间所说的“现在” 。物理时间只是当地时间 。物理学最多只承认超微观意义上的当地(local)时间,而否认参照系之间的普遍或者全局(global)时间 。也就是说,宏观或者微观时间以及与之相关的同时性概念,在物理学看来最多只是一种大概说法(approximation) 。物理学对同时性的否定也等于否定了现在性 。因为生命时间的“现在”(now)本质上是同时性的衍生概念,它代表一种普遍时间 。
2
第二,物理时间是颗粒的,而不是连续的 。在时间流动性方面,尽管物理学并不绝对否定事件的先后秩序,但否定有所谓独立的时间秩序以及由这种秩序所构成的不间断流动 。为了避免混淆,我们需要区分事件的先后(sequence of events)和时间本身的先后(sequence of time) 。也就是说,离开了事件,时间本身的先后秩序是没有意义的 。
3
第三,时间没有不可逆性 。物理学对时间不可逆的否定,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科学图像”不包含任何实质性的时间描述 。物理用数学公式来描绘世界,而数学公式只揭示事件之间的规律(pattern),不包含任何因果性和不可逆假设 。从纯数学的角度看,物理规律无所谓时间性,因此是可逆的 。
从生命认知入手
为了要解决物理时间和生命时间的悖论,我们必须从生命认知入手 。时间也许是生命诠释物理世界的一种认知模式 。从这个角度看,时间也许是幻相,但却不是单纯的错误 。它是人生命把握世界不可或缺也不可逾越的模式和藩篱 。
从认知的角度看,时间体验包含多种概念和维度,而不具有单一的性质 。由于生命的各种功能,包括记忆、感知、运动、学习、行为等,都涉及和自己功能相关的时间,相应的时间意识和人脑机制也因此互有差别 。时间体验包括计时(timing)、持续性(duration)、次序(sequence)、时间位置(location on timeline)等层次 。
计时是对象体验,和对象性质密切相关 。它涉及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距离 。时间信号表现为量化的时间区域 。计量单位有秒、分、小时、白天黑夜,甚至更长或者更短 。
秩序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追踪对象特性 。海百思特网马体的“时间细胞”(time cells)会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像多米诺牌一样连续释放信号 。在研究百思特网者看来,这种单个细胞之间活动配合实际上就是秩序编码 。现在的观点是,海马体的细胞群组织和建立主体体验的时空框架 。秩序意识不全甚至主要不依赖于事件性质,而更取决于主观体验 。秩序不要求精确的量化时间(metric time),而只是在性质上标志事件发生的先后 。挪威学者曹(Tsao, 2019)的研究显示,秩序依赖于事件变化 。缺少变化的事件在主观体验上会产生较少的时间信号,而相应的情境时间和秩序记忆也就不会形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