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长安十二时辰》最近十分风靡,引起许多读者对唐朝社会现象的探讨 。《长安十二时辰》发生在唐朝天宝三年农历正月十四,也就是上元节的前一天 。这一天,整个实施“暂弛宵禁”,晚上还有盛大的观灯活动,热闹非凡 。在《长安十二时辰》原著第一章《巳正》中,崔六郎对曹破延介绍长安城时说:
“寻常晚上,可不能出来,会犯夜禁 。不过今天不必担心,晚上有上元灯会,暂弛宵禁 。”
所谓“暂弛宵禁”,就是指暂时放开“宵禁”,允许百姓夜间出来活动 。实际上,在绝大多数的日子里,唐朝都在实施“宵禁”,在夜间,规定的时间内,不允许百姓到户外走动 。“宵禁”制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 。本文,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上元节暂弛宵禁,谈谈唐朝的“宵禁”制度 。
一、宵禁的历史沿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代劳动人民奉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朝廷在制度上实施“宵禁”,禁止夜间的户外活动 。宵禁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周礼》记载,西周时期,朝廷就设有“司寤氏”,曰:
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 。
即,在西周时,就有专门的人负责宵禁,夜间赶路的、游玩的,都要被禁止 。
秦汉时期,朝廷对宵禁更加重视,专门设置了郎官来负责执行此任务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记载:
宿卫郎官分五夜谁呵,呵夜行者谁也 。
秦汉时期设置宿卫郎官,专门负责保护城市安全 。据魏晋时期的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
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
也就是说,在魏晋时期,在每天“钟鸣漏尽”的时候,还夜行不归的人,会被判做罪人 。
到了唐朝,宵禁制度更加完善,甚至发展到了历史顶峰 。
长安城设有街鼓,街鼓每次敲响百思特网,意味着城门、宫门的开启和关闭 。在早晨,街鼓一响,城外百姓可以入城,朝廷官员可以入宫 。若在晚上,街鼓再响,就意味着长安城的繁华和喧闹要告一段落,长安百姓纷纷归家,游客必须找到客栈落脚,否则被巡逻的官兵发现,要按《唐律》治罪 。《旧唐书马周传》曾记载:
先是,京城诸街,每至黄昏,遣人传呼以警众 。周遂奏诸街之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 。
这段话正是描述宵禁前传呼击鼓的情形 。
到了晚唐时期,宵禁制度一度松弛,北宋时期,汴京城商业发达,城市格局也多有改变 。对城中实际上已经不实行宵禁,仅仅在夜间关闭城门 。明清时期,“宵禁”改名为“夜禁”,同样仅仅限制在城门上,对城内百姓的夜间活动,可能会有官府盘查,但并不禁止 。
因此可以看出,宵禁制度从西周开始出现,到了唐朝时期发展到了高峰 。晚唐时期开始松弛,到了宋明清时期,基本上已经废弛 。所以说,作为“宵禁”最高峰的唐朝,最值得分析和研究 。
二、唐朝的宵禁:保证作息和打击犯罪宵禁之所以能在唐朝发展到高峰,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在唐朝之前,城市格局都是以“坊”著称 。《长安十二时辰》中也说长安城有108坊,唐朝的首都长安(下图)、洛阳都是里坊布局,城市完全成方格状,每个方格就是一坊,而每个坊的四周都有高墙,并且设置坊门,就像一个个封闭式的“小区” 。
?每个坊的行政长官名叫“坊正” 。一到晚上,街鼓声一响,坊正就会组织人手关闭坊门 。《监门式》记载:
“驾在大内, 宫城门及皇城门钥匙, 每去夜八刻出闭门, 二更二点进入 。京城门钥, 每去夜十三刻出闭门, 二更二点进入 。”
推荐阅读
- 三傻大闹宝莱坞谁死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结局
- 空气的10个特征 空气的性质有哪9个
- 花大姐喜欢往什么地方飞
- hm是什么品牌(h
- 三班六房是指什么动物 三班六房是什么意思
- 萨拉米直接吃还是要蒸过 萨拉米是什么
- 活字印刷术发明者 活字印刷术发明时间
- pu皮和真皮哪个耐用 pu是什么面料
- 清香木破财是真的吗 清香木为什么老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