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官窑瓷收藏鉴定 明清瓷器鉴定( 二 )




民窑:康熙十六年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 。”所以民谣自康熙十六年后,年号款就已不再使用,改用干支年款,如“大清丙午年制”、“丁未年制”等 。款识书不如官窑精,但:一写仍较工整,甚至有些民窑款识可与官窑款识媲美 。此外还有寄托款,花押款,文字款到动物款,林林种种,多不胜数 。
雍正年间


清雍正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 (一对)
雍正(1723-1735)朝时间虽短,但景德镇御窑烧造的瓷器品种却十分丰富,瓷器质量名列清瓷之冠 。直接原因是,出现了唐英那样的督陶官和景德镇有大批技艺高超的匠师 。
胎体


清雍正 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 蓝料双方框
雍正时,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结火候适度,因而胎体坚白细润,成型规整,胎薄体轻,可和明代永乐、成化白瓷釉瓷媲美 。胎体迎光透视,莹润无瑕,有的略显淡青色(明代多显红润) 。大器胎体也能均匀一致,不显厚重;小剑气轻巧玲珑 。仿古代名窑器的胎体,和宋器那种黑灰色颇为相似,所以称为“铁骨大观” 。仿汝器胎体为香灰色或微泛红褐色,文献中比之为“铜骨之汝” 。无款的民窑器,胎体均细,无釉砂底也都光滑细润 。
釉面


清雍正 白釉菊瓣盘


雍正瓷器釉质莹润,表面光洁,釉面色调多数为纯白 。青花器的釉面,有的为追求宣德青花的效果,而呈现桔皮纹,并且有积釉较厚,呈云雾状,谓之“朦釉”,俗称“唾沫釉” 。
造型


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 。器型之美,可与以精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 。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 。确实增之一分则拙,减之一分则陋,给人以高雅之感 。
装饰


清雍正 粉彩「蟠桃献寿」图圆盖盒


雍正年间瓷器以秀雅为最大亮点,无论从珐琅彩瓷,还是从粉彩瓷和单色釉来看,精细秀丽,文人风尚为雍正美学的总体风格 。但雍正年间的官窑彩瓷器,彩所绘枝干只是描绘皴点,工力虽细,但笔力纤弱,远没有康熙年间的雄浑生气 。反而当时的民窑瓷器,则气韵生动而粗放不羁 。若能仔细从它的起落转折等处看清笔法,自然会有助于我们的鉴定工作 。单色釉瓷器一般无暗纹,均由整色覆盖,光泽感强,釉面匀净 。
底款
雍正官窑瓷器底款的篆书年号,《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分三行,每行两字 。此种篆体六字款有青花、刻印和金彩三种,字体皆方整,外无双框 。


另有四字款《雍正年制》,除了青花,还有刻画与模印两种,分两行,每行两字 。少数为四字篆书竖式款,分有框和无框 。有少量四字篆书款乃分上下左右,如古钱文排列方式 。
雍正官窑用篆书款不多,主要乃用楷书,中后期为宋体小楷 。真款平整秀雅,亦圆润有力 。至于行书、草书与隶书则绝少见 。另有一些书《雍正御制》,也有官窑器乃依御令不书写年款 。


雍正细路民窑器大多数落各种堂名款,如“正谊书屋”、“百一山房”、“澹宁堂”、“望吟阁”等,一般民窑器款则复杂多样,如用灵芝、香炉、团花款、方块款、豆腐干款、四朵花款等 。
乾隆年间


清乾隆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御題詩描金「玉泉山」圖瓶
乾隆时期(1736年---1795年),为清代瓷器制作的鼎盛期,这时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取代了五彩的地位 。这一时期粉彩瓷器的质量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种大器型,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为流行 。这些 工艺繁复,色彩浓艳明丽的器皿是乾隆彩瓷制品中的杰出代表 。同时,装饰工艺的发展使得仿生瓷器的成功烧制得以实现,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层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