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京城名店 烤肉季地址( 二 )


年轻的传承人,在71℃的后厨,用1995年的刀,为今天的客人切肉 。
旁边的炙子下面,木柴架着的火苗舔着铁板,炙子上面的肉正拱起一个弧度,吱吱作响 。
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在烤肉季,烤肉赏荷,银锭观山,美食美景,尽收眼底 。
让烤肉季的传人许个愿望,他希望,即使有一天,人类可以完全依靠科技生活,但是传统的手艺能一直香火不断 。
烤肉宛
烤肉宛开张于清康熙二十五年间,公元1686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稳坐北京四九城里烤肉的头一把交椅 。
最开始,只是一位姓宛的人在宣武门附近推车卖牛羊肉 。后来不光卖生牛羊肉,还装上了炙子,生起了火,顺便卖烤肉 。这个时候,来吃的食客,都得站着吃 。再后来,赚了钱,买了铺面,食客们,这才算有个座儿 。
等烤肉季在银锭桥开业,北京的吃主儿们,总结了“南宛北季”的经验 。
其实烤肉宛和烤肉季最大的区别是,烤肉宛有烤牛肉,烤肉季没有 。


(图片来源:“聚德华天烤肉宛”公众号 。侵权即删)
当年烤肉宛在宣武门内大街安儿胡同口 。安儿胡同现在已经拆除,大概的位置就是现在宣武门和西单中间,天主教堂北边的地方 。那会儿的炙子烤肉,烧的都是松枝,有种特别的香气 。
传说烤肉宛有一个很古老的炙子,是从明万历年间传下来的 。宛氏兄弟,一直使用 。
俗话说:“要想烤肉好,炙子得用老 。”越老的炙子,烤出来的肉越好吃 。所以,虽然别人家也有牛肉,但是食客们就认烤肉宛 。
烤肉宛生意很好,但是兄弟俩不忙不乱,老大算账、老二切肉,迎来送往,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


(图片来源:“聚德华天烤肉宛”公众号 。侵权即删)
张大千先生、梅兰芳先生、马连良先生都是烤肉宛的常客,齐白石先生更是专门给烤肉宛写了题匾 。烤肉宛现在是国家特级餐厅,烤肉的技术被认证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08年
包括“烤肉宛”的烤牛肉
和“烤肉季”的烤羊肉在内的
北京烤肉制作技艺
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的“吃在北京”
就讲述到这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