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 悬梁刺股的主人公( 二 )




相反有人劝他韩信功已经很大了,天下已经容不下了,因为:
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
结果韩信却说: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他被刘邦的小恩小惠受障,没有看清天下形势和处境 。
到后来分封时,刘邦对张良说我给你三万户,地方自己挑,结果张良说我不要 。刘邦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结果韩信屁颠屁颠去上任了 。
这中间的差距有多大?


再看范蠡和文种 。
范蠡写了一封信给文种说哥们我们跑吧,勾践这种人只能同患难,不能同享受 。结果文种不跑,只是称病,最后被杀 。
类似的还有秦国的白起 。
智慧怎么来的,不是通过学习知识获得的,而是让自己克制欲望和利益的诱惑,没有分别心,没有好恶之心,看清世界,那自然就生出智慧了 。
正如王阳明所说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圣人,为什么我们的行为却是凡人行为?
因为圣人被私欲遮盖了 。


当一个人的智慧只是为自己的私欲服务,那他的智慧就不是真智慧,只是小智 。正如主父偃所说:
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 。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阸日久矣 。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
一句话我就是为求富贵 。正因为他一心求富贵,所有的才智都用来追求富贵,横行不法,最后他就死在富贵之上了,被汉武帝灭了全族 。
老子说让智者不敢为,又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
老子为什么不让世人去追求智慧呢?
不管是张良还是范蠡他们最终还是将智慧用在保身之上,你说他们是真的为了天下吗?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用在保身上是肯定的 。
圣人是不用智慧的,因为智慧最终还是一种私 。
道家追求的是无私 。张良和范蠡做到了利而不争,但处众人之所恶却未必做到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儒释所说的智慧实际就是对道的理解,和《道德经》中出现的智慧是有一定差别的,千万不要将儒释道进行高下比较,那很无聊的 。
写得太长,只能当文章直接发这里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