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结构入门法要真述 卢氏结构( 五 )


以上所述,偏重于上体,这并非其它部分得不到锻炼,而是人类直立会走后双臂“游离”了尤其双臂部的拙力习惯最为严重,要“返先天”,上肢应首先改造,而且此处体会比其它各部位要快 。也就是说长功夫从上往下长,退功夫由下向上退,站过桩的武友们都有体会,如果有一段时间不站桩就会感到腿部发飘,这就说明在开始退功夫了 。此时周身阳面全部放松,这里的直观感能是阳面随衣服的下垂而放松,有的武友于此可能有些困惑,前文所述是阳面整体连结拉长有明显的张拉之势,而阴面是下撤放长 。现在阳面又要全部放松岂非矛盾?如果,大家观察一下虎豹,由其是牛的体态就会明白了——牛的背部脊柱高拱,周围的皮肉向肋骨两侧由腹部的极放松软的皮肉牵引着 。这种状态在人体上的体认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老牛筋”功夫 。站桩训练需注意锻炼的阶段性,如果一开始练功就进行阴阳两面的整体连接,很容易造成憋气身僵,这一点已有深刻教训,目前为止,已有五、六人因急于求成而造成严重恶果 。所以练拳要先学好做人,塌实勤恳、勇猛精进 。初习应使阴面全部放松,只连结放长阳面但不能因阳面的拉伸造成阴面的收缩而憋挤于胸腹部正确的要领应使阴面的肌腱初长度不变 。待阳面拉伸有了功夫后,再使阴面放长,经过烘炼有得后,再利用头等客观物质因素——地心引力(包括地磁)充分放松,使阴阳两面通过锻炼已获得的条件不变(不断加大),随着动作的进展,起伏转换,阴阳两面的交替都兼有强弱的鼓荡,此即内在的全部变化 。
三、运动技能训练窍要
卢氏结构,这一人体运动器官连同内脏器官运动条件下的特定性的新的运动模式 。是由五大要素(肌肉、骨骼、内脏、呼吸、意识)在原自组织机制上加以“再组织”而建成 。其特点是拳技活体对抗时强调紧张下“机能稳定和技术高度相统一” 。站桩训练能使身体机能恢复先天素朴的平衡,此为进行活体对抗的最根本条件,如若进行互搏还需进行技能的训练 。婴幼儿的体能是最理想的,是我们苦练“返先天”的启示和目的,但婴幼儿都不会科学的进行技术对抗 。科学的训练技术不仅可以掌握、熟练、精通、直至本能的发挥对抗时的诸如起势、布形、蓄发、涨缩、临界、触点、路线、轨迹、变化等技术,而且会因量变产生质变 。更加深入地促进和完善生理机制的再组织,二者互为作用,相辅相成合,只有机能和技能的高度统一才是真正的人体运动内在机能“后天返正十二组合”的多功能统一结构 。
一个整体,二重性用力,三个交互关系五大要素自组织机制科学体系后天反正十二组合(一)交换依从地心引力的在关节定位下肌肉互反屈伸,互让牵引送呼吸充压内脏互为因果的消息内容,(二)交替蠕动脊柱反称四肢连结均匀腹背两侧运动器系统一起止的张缩运动,(三)交叉十五环节互为支承的立面体弹性变形“天体运行式”的运动轨迹 。再加五对范畴屈伸、阴阳、刚柔、动静、虚实 。从以上要点中我们能感到这是由静态桩法身体各部要领转向动态对抗的关键环节所在!
1、运动技能的特点
除前文述及的增长整体连通、扩展呼吸范围、统一协调、内脏稳定、脊柱主动、辨识和利用重心等特点外,还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这些特点体现是中外所有对抗项目无法作到或无法完全作到的,网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于人体科学研究领域遥遥领先的精华所在(格斗时的战略战术和打法特点暂不论及) 。
(一)结构废弃一切招法等局部动作练习,即使是简单实用的手法、腿法也一概不练,在周身各部要领同时到位时,瞬间手法、腿法等外形只是完整身法下的整体劲力的局部体现而已 。而现今中外的搏击术,虽然,也倡导所谓的整体动作和惯性爆发等劲力,但因内在机制不明,无一拳种能真正体现或完全体现这一特点,以人们公认的津津乐道的截拳道和拳击而论亦是不具备这一特点,拳击的发力都是腿拖着身体身体的定步发力,未能把地心引力由控制力变为驱动力,其发拳的路线直、摆、勾、剌、点等均未能统一,在变化中是直线的抽撤运动,露出了形迹,李小龙本身(现在练截拳道的“截拳王”,“截拳正宗”等无一人真懂此拳,只是模仿了影视中的外形而已,他们的搏击水平无一人是国内散打前10名者的对手,故无资格为例)整体筋力强劲已极,但内在机制不明,发拳踢腿未有周身阴阳两面的交替,骨力的争拔,所以在打斗中也是以手或依靠躲闪再进攻处处受力的生拼硬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