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赵海涛,二里头赵海涛考古公开课( 三 )


四代队长的60余年“接力”
二里头遗址是1959年著名史学家徐旭生先生发现的,当时他在豫西寻找“夏墟”,在偃师二里头村的麦田里看到了随处可见的陶片 。我是河南人,1976年出生于南阳市唐河县,1995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96年被分配到考古专业 。我和徐先生是同一个县的老乡,只是直到大二学习夏商考古,我才知道他的卓越成就 。
1959年秋,二里头工作队的第一代队长赵芝荃先生和同事就进驻开展考古工作,接连完成了二里头一号宫殿和二号宫殿的基址发掘,发现了宫殿区外贵族墓葬、铜玉礼器、部分手工业作坊遗址,让人们对二里头遗址整体布局有了概括性了解 。
1979年,郑光先生上任第二代队长,他和同事进一步细化了二里头文化分期,重点发掘了以铸铜作坊、祭祀遗存、贵族墓葬为代表的遗迹,发现了大量器物 。他们还在这里建了工作站,1987年,二里头村给工作队划拨了5亩土地,考古队员才有了固定住处,这个工作站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那时候没有专门的取暖设备,房间里得烧煤,听说有一年大风倒灌进烟囱,郑光先生都煤气中毒过 。
【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赵海涛,二里头赵海涛考古公开课】1999年起,许宏先生成为第三代队长 。接下来的20年,是二里头考古取得最丰硕成果的时期,发现了“超级国宝”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又找出了一座宫城 。勘探、发掘出的“井”字形4条大道,把宫殿建筑群、作坊、祭祀区等划分在不同区域内,这算是中国第一个主干道上的“十字路口”;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这些考古发现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1999年,我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2001年开始准备硕士毕业论文《岳石文化与周围同时期文化的关系》 。为了收集材料,我到二里头遗址参观学习,在当时一号宫殿的补充发掘工地,看到了主殿下面坚硬的夯土和其中铺垫的成层卵石、深深的水井,很是震撼 。因为涉及较多二里头遗址的内容,许宏老师还是我的论文答辩委员之一,给了我很多重要的指导意见 。
毕业后,我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 。那时候考古研究所的人员不多,但全国各地的考古队又很多,像安阳殷墟这种大的考古项目可能会有四五个研究人员,其他大部分队伍只有一两个研究人员 。当时二里头工作队的另一名成员恰好考上了研究生,只剩下许宏老师 。于是,2002年硕士论文答辩结束,我就被他邀请来队工作 。
从2003年起,我开始协助许宏老师主持现场发掘;到2010年,工地上的事基本是我在具体负责 。我还是考古报告《二里头:1999-2006》的主编之一,并承担了其中近半的写作任务,还有大量的策划与统筹工作 。这部400万字的报告后来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成果和2014 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许宏老师认为我“贡献巨大” 。
二里头的前两代队长,都在岗位上工作了20年 。因此我的上一代队长许宏就多次公开表示,自己也不会超过20年 。2019年3月,他主动辞职,推荐我来担任队长,他觉得是时候让我来带起这支队伍了 。
那一年实在太紧张了,同时负责多项重要工作 。2019年10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放,同期举办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纪念大会,我在发言最后没忍住落了泪 。我说很感谢各级政府、各界人士特别是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他们为二里头付出和牺牲了很多……当时各种情绪纠合在一起,突然就眼眶一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