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拼音完整版 古诗词登高杜甫( 二 )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

此诗八句皆对 。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


杜甫登高拼音完整版 古诗词登高杜甫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安史之乱中逃难到凤翔,肃宗时任左拾遗,后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入蜀,在成都建草堂居住 。一生中长期过着贫困流离的生活,不好诗篇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思想,被后人誉为“诗史” 。


杜甫登高拼音完整版 古诗词登高杜甫

文章插图


创作背景:
【杜甫登高拼音完整版 古诗词登高杜甫】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