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知识 >

四大名旦中的满族名家:程砚秋的故事

中国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结合中国各个戏剧之精华形成而来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而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就是在这样艰难学习京剧,最后创立了程派,接下来的文章带你去了解程砚秋的故事 。
程砚秋(1904-1958) , 原名艳秋,字玉霜,满族 。1904年12月20日生于北京 。程砚秋幼年丧父,6岁时因家贫给京剧演员荣蝶仙立契为徒 , 学唱青衣,合同8年 。11岁,他开始登台演唱,13岁倒嗓,声带音哑 。这时,荣蝶仙与上海戏院订立一个月的合同,要程砚秋去上海演出,后在罗瘿公的帮助下,与荣蝶仙解除合同,提前出师 。
程砚秋14岁时,由于罗瘿公的帮助 , 得到了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 为后来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时罗瘿公给程订下每日课程表:上午练声、练武功,下午学昆曲,夜间到王瑶卿家学唱京剧 。京剧教育家王瑶卿教戏有个习惯,不到夜间12点以后,精神不来 , 王家客人又特别多,有时程砚秋接连几夜到王家,也未必学到一点东西 。但程砚秋仍然毕恭毕敬地等到天亮才回家 。他的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终于感动了王瑶卿 。王氏看出程砚秋真心求学,从此每夜必教他一些东西 。后来,罗瘿公又介绍程砚秋拜梅兰芳为师 , 从梅兰芳的演唱中他又学到不少有益的东西 。
程砚秋17岁那年,嗓音渐渐恢复,开始独立成班,成立鸣和剧社 。程砚秋聘请罗瘿公为编剧,由王瑶卿导演配唱腔 。程砚秋倒嗓过后,嗓音未能全变,也没有全倒,出现了一种立音,即所谓“脑后音” 。
王瑶卿启发和鼓励他利用自己“脑后音”的条件,创出一种独特的唱腔 。程砚秋在传统的青衣唱腔基础上 , 吸收了各种地方戏以及外国音乐中优美的唱腔,融会贯通地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形成广大听众欢迎的“程腔” 。他的唱腔 , 能深刻表达剧中那些被压迫妇女的思想感情,于幽咽婉转、曲折低徊之中蕴涵着一种刚劲清新的力量 。
这是“程腔”最可贵的特色 。程砚秋从幼年学艺受到的种种折磨,加上他生长的时代,对他的艺术观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对黑暗势力深恶痛绝,对受压迫的妇女深为同情 。罗瘿公根据程砚秋的艺术思想,创作出合乎其个性的剧目,他们共同创作排演了10个剧目 , 大部分是反映妇女在封建社会里所遭受的压迫和苦难,如《鸳鸯冢》、《青霜剑》等 。这些剧目后来成为程派重要剧目之一 。
【四大名旦中的满族名家:程砚秋的故事】1925年秋 , 罗瘿公因病去世后,金仲荪为程砚秋创作剧本 。程砚秋与金仲荪合作,编写排演的《荒山泪》、《春闺梦》,表达了广大人民反对内战的愤激情绪和抵御外侮的迫切愿望,使程派京剧艺术达到了高峰 。在《荒山泪》一剧中 , 程砚秋通过女主角张慧珠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我不如拼一死,向天乞请,愿国家从此永久和平 。”反映了民众渴望和平安宁的愿望 。
除了与金仲荪合作外,他还与翁偶虹合作,创演了《亡蜀鉴》和《锁麟囊》等京剧名作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