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岭南文化的食物有哪些?

岭南文化-饮食文化岭南饮食文化是岭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令人注目的花朵 。她由岭南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所孕育和培植 , 又得到中外饮食文化养分的滋润,随着岭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形成,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 。自古以来,一些到岭南为官的外籍人士,对岭南特有的饮食习惯已产生兴趣,在唐昭宗时广州司马刘恂的《岭表录异》、贬官岭南的韩愈、苏东坡的诗文等之中有所记载 。入清之后,这方面的记述在更多的著作中可见,如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范端昂的《粤中见闻》、张渠的《粤东闻见录》、翁辉东的《潮州茶经》等,均为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资料 。
岭南背靠五岭,面向南海,既有大山峻岭,又有长达3368公里的海岸线 , 以及辽阔的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水网地带;故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农业、养殖业的发展 。岭南地域内可猎、可耕、可渔,物产十分丰富,山珍、海味、粮食、蔬菜、水果等种种食料 , 为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岭南饮食文化正是在岭南的农业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中产生和发展的 。
粤菜与“食在广州”
广义的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 , 狭义的粤菜即指广州菜 。岭南饮食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食在广州 , 味在潮州”这种文化现象,则是岭南饮食文化的集中表现 , 它涵盖了独具特色的粤菜精华、别具一格的岭南饮食风格 。广州人的饮食款式新颖,量少而精,味求隽永,清爽香脆 , 浓郁鲜美 。这个风俗与爱好,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广州菜既集“南(海)、番(禺)、顺(德)、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地方风味的特色,更兼采京、苏、杨、杭、鲁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会贯通而独成一家 。粤菜作为中国菜四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风味而享有盛誉 。
“食在广州,味在潮州”,历史悠久,闻名天下 。粤菜形成的历史是由中外饮食文化汇合并结合地域气候特点不断创新而成的 。南北兼容,中西并蓄,极富特色的美食、小吃,大批大批地涌现出来 。羊城茶楼餐馆之多,酒店食档之众 , 在国内首屈一指 。又素以品种之丰,茶式之盛 , 烹调之巧,风味之美而闻名遐迩 。“食在广州”是广州旅游的一大特色,广州的名菜佳肴、美点小吃,对中外游客均有极大吸引力 。
粤菜最大特色便是采料复杂 , 菜式丰富 。它用料广博奇杂,配料多而巧 。山珍海味、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家禽等可成佳肴 。粤菜的第二个特色是口味清淡,可用“清鲜嫩滑爽香”六字概括其风味特色 。这是粤菜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粤菜调味品种类繁多 , 菜肴有五滋(香、酥、脆、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美 。粤菜重色彩,求镬气(指用武火把镬烧热,加油,把油烧开,炒出来的菜有一种香味),火候恰到好处 。粤菜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如活蹦乱跳的海鲜、野味,要即宰即烹,原汁原味 。这种追求清淡、追求鲜嫩、追求本味的特色,区分“寒性和热性”,既符合广州的气候特点,又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饮食文化 。粤菜的第三个特点是博采众长,善于变化,制作精良 , 勇于创新 。广东人思想开放 , 不拘教条 , 一向善于模仿创新,因此在菜式和点心研制上,便富于变化,标新立异,制作精良 , 品种丰富 。粤菜的菜式还注重随季节时令变化而变异,夏秋求清淡,冬春重浓郁 。宴席上的菜式皆冠以美名 。粤菜具有“杂交”的优势,讲究炮制的方法,粤菜的烹调方法有30多种,到目前为止,粤菜的菜式有5400多种,点心有1000多种 , 风味小吃也有数百种之多 。
漫长的岁月 , 使广州人既继承了传统饮食文化,又博采外来及各方面的烹饪精华,不断吸收、积累、改良、创新 , 从而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调工巧、质优味美的饮食特色 。近百年来已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饮食文化之一 。这无论是按三大菜系,即黄河流域的“鲁菜”,长江流域的“川菜”、“苏菜”和“沪菜” , 以及珠江流域的“粤菜”;还是按四大菜系(即鲁、川、苏、粤四大菜系);或者是八大菜系(即鲁、川、苏、粤、闽、浙、湘、徽八大菜系),粤菜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到现在,广州的饮食 , 无论是食品的品种、质量,酒楼食肆的数量和规模 , 抑或是饮食环境、服务质量,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在国外也享有盛名 。
饮茶文化
“喝茶”在粤方言里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 , 又是饮食文化 。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广州时,就曾与贴身侍卫上过茶楼饮早茶 。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 。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 。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集观赏价值、体验价值、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于一身 。饮茶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茶”的范畴,已经成为社会交际方式的一种 。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 。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饮茶最早、茶文化历史最悠久的地方 。广州是茶叶之路的起点 ,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茶叶就连同黄金、玉帛等商品经由广州出口到印度等亚洲地区 。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地,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经济最前沿的开放城市 , 广州有着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兼古今,集中外,底蕴深厚 。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 , 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 , 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方式 。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供应茶水也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 。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 。“叹” 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
广州的配茶点心,由简单到丰富多采 , 不仅体现广州人饮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标志着广州茶文化逐渐进入兴盛时期 。广州点心 , 兼收中西点心制作之优长,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主要特点是:选料广博,造型独特,款式新颖,制作精细,皮松屑薄 。茶点,也成为广州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广州的茶市分为早茶、午茶和晚茶 。早茶通常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收市 , 有的通宵营业 。一般地说,早茶市最兴?。?从清晨至上午11时,往往座无虚席 。特别是节假日,不少茶楼要排队候位 。饮晚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在夏天,茶楼成为人们消夏的首选去处 。
由于三茶的时间不同,消费人群也不同,老一辈茶客保留了早茶的习惯,且大多已退休,有充裕时间饮早茶,早茶便是广州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 。年轻一代则因为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主要饮下午茶和晚茶,以休闲、交友和工作为主要目的 。“饮茶”已成为广州人饮食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 。
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老字号茶楼,多创于清代,长年陈旧的字号,始终客似云来 。广州老字号的茶楼有:陶陶居、陆羽居、怕香居、南园、北园、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来居、西华居、美珍居、太昌等等,东关的东如 , 西关的太如、平香、西如等,均有令人虽一日数登而不厌的吸引力 。其次,广州酒家,沙面白天鹅,泮溪酒家 , 这些都是传统有名的老茶楼了,点心精致而且是典型粤式茶点 。
潮州工夫茶
潮州茶文化是岭南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工夫茶”为著称 。“工夫”,本为茶名(一种中等茶),后演化为烹茶方法 。《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 。”
潮州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潮州工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 。功夫茶之功夫 , 全在茶之烹法 。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 。也有人把烹制工夫茶的具体程序概括为:“高冲低洒,盖沫重眉 ,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或称“八步法” 。
潮州工夫茶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为一体,内涵极为丰富,是中国茶文化精华之一,向来有“中国茶道”之称 。
有岭南文化内涵的古文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苏轼岭南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获得了相应的缤纷表现 。
岭南学术思想,吸取由中原相继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思想流派 。
这里既有雅文化、精英文化——如江门学派、岭南画派、岭东画派,又有市井文化;同时,还要顾及独具特色的民俗所体现出的文化 , 如“自梳女”、“结金兰会”和“不落夫家”等等 。
岭南的文学艺术雅俗并茂,岭南画派、岭东画派、粤剧、潮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诗人张九龄、学者陈献章享誉全国,电影最先从岭南传入,而中国电影事业的重要奠基者郑正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 。
岭南教育起步较晚,但宋明办书院风盛,如潮州府在宋朝就有三大书院,其中两大书院韩山书院 , 元公书院的建制规模都比较大 。
到了近代更是领教育革命之先 。
葛洪在岭南炼丹 , 创金丹道教理论 , 并有贡献于化学、医学 。
伊斯兰教、佛教较早从海路传入岭南,惠能创中国化佛教——禅宗南派,影响及于全国以至世界 。
岭南的农技、手工技、医学等在中国科技史上有一定地位,明清之际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中国最早的生态农业,而潮汕人精工细作,种田如绣花 。
郑之侨所著的《农桑易知录》更是一本幸存的珍稀古代农书 。
西医东渐,中国的西医院、西医学校以及西医生,均在岭南最早出现 。
岭南民俗与岭南饮食,异于北方 , 最富于地方特色 。
岭南文化中的艺术部分,颇具特色,以粤剧、潮剧和汉剧为例 , 它们扎根于南疆,又吸收了中原和周边文化,很值得探研 。
北有秧歌,南有英歌,英歌这样一个南方艺林的奇葩也是值得关注 。
关于“岭南春节饮食文化”的简介 同其他地域一样,在节日饮食里,糕点往往是不能缺少的 。
节日糕点可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 既满足人们的食欲需要,而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在节日里祈求吉祥如意的心理需要 。
岭南的节日糕点,按不同的节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品种 。
以广府地区的饮食风俗为例,花样品种极多,如:春节的年糕、煎堆、油角、萝卜糕、马蹄糕;端午节的视水粽、咸肉粽、裹蒸粽;中秋节的咸甜月饼 。
冬至的糯米糍等 。
(一)年 宵《广东新语·食语》曰 , 广州之俗,岁终家家做各种茶点 。
该书对广州的年宵品的制作有具体记载 , 如:煎堆,“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 , 以为煎堆心馅”;米花,“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煮之,名曰米花”;沙壅,“以糯粉杂白糖沙,入猪油脂煮之,名曰沙壅”;白饼,“以糯粳相杂炒成粉,置方圆印中敲击之,使坚如铁石,名为白饼” 。
这些迎春点心 , 是用来“祀先及馈亲友”之物 。
又日 , 广州人过年前“家家打饼声与捣衣相似,甚可听”,好不热闹 , 这饼类有黄饼、鸡春饼、酥蜜饼等 。
广东民谚:“年晚煎堆,你有我有 。
”可见 , 广东人过年的煎堆就像北方人过年的饺子 。
煎堆又常配以油角和其他饼食 。
广东的煎堆、油角,以皮脆馅香见长,集中体现广东点心的特点 , 广东煎难又以顺德龙江为最 。
在民间,年糕也是最为普遍的贺年品 , 是一种用糯米粉和红糖蒸作的甜糕点 。
年糕也叫“大笼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开口的竹笼而得名 , 富豪人家用数十斤的米做成一个年糕,金黄色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鸿运长驻 。
广州人的贺年点心,还有鲜美的萝卜糕与甜爽的马蹄糕 。
萝卜,广州方言称“菜头”,取“菜”与“财”的谐音,过年食萝卜糕,是寓意招财进宝 。
马蹄糕用荸荠作原料,粤方言称“荸荠作“马蹄”,过年食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 , 其调节胃口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但是否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的寓意 , 便无从考究 。
(二)广式月饼中秋节是我国祀月神的传统节日 。
中国民间流行着许多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每年的八月十五人们都敬奉月神 , 而中秋食月饼赏月 , 据说自元末始 。
元代末年,反抗元朝统治者的人民,在中秋佳节用“月饼”传递起义信息 , 此后,月饼便成为中秋的节日点心 。
月饼有京式、苏式、广式,广式月饼的出现较苏式的晚,但能后来居上,其品种之多、选料之精、做工之良、饼面之讲究,使广式月饼独具特色,饮誉中外 。
广式月饼皮薄、馅多,不同于京式月饼皮厚而馅少;而且,广式月饼的馅极多样化,有咸有甜,咸的有以火腿、叉烧 , 或咸肉等为原料,甜的有以莲子、豆沙,或椰丝等为原料,除纯豆沙与纯莲蓉两种月饼用单一的原料作馅外,其他的个管咸或甜 , 饼馅或配以咸鸭蛋黄 , 或配以芝麻、榄仁、瓜仁、瓜条,使月饼甜中或咸中带香,细细嚼来,越嚼越香,令人回味无穷 。
月饼已成为岭南饼中之最 。
广式月饼,其种类之多也是其他地区所罕见 。
从形状上分 , 有圆的、方的、鹅蛋型的,有突面的、光边的、牙边的 , 有大的即“加头”或“足斤”的、小的即“迷你”的;从饼皮上分,有冰皮的、酥皮的、糖浆酥皮的、轻糖浆酥皮的;从饼馅上分,有豆沙、椰蓉、莲蓉、单黄莲蓉、双黄莲蓉、咸肉五亿、甜肉五仁、五仁叉烧、五仁火腿等 。
广式月饼因其用料和做工的讲究,往往由饼家制作,通过市场进入家庭 。
因而,广式月饼的出现虽较苏式月饼晚 , 而能后来居上,这同岭南地区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的生产和销售也越来越兴旺 , 月饼的花式品种也越来越多,使广式月饼这岭南饮食文化中的奇葩 , 在百花园中也越来越绚丽 。
关于岭南文化的食物有哪些? 岭南文化-饮食文化 岭南饮食文化是岭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令人注目的花朵 。
她由岭南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所孕育和培植,又得到中外饮食文化养分的滋润,随着岭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形成,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 。
自古以来 , 一些到岭南为官的外籍人士,对岭南特有的饮食习惯已产生兴趣,在唐昭宗时广州司马刘恂的《岭表录异》、贬官岭南的韩愈、苏东坡的诗文等之中有所记载 。
入清之后,这方面的记述在更多的著作中可见,如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范端昂的《粤中见闻》、张渠的《粤东闻见录》、翁辉东的《潮州茶经》等,均为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资料 。
岭南背靠五岭 , 面向南海,既有大山峻岭,又有长达3368公里的海岸线,以及辽阔的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水网地带;故气候温和 , 日照时间长 , 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农业、养殖业的发展 。
岭南地域内可猎、可耕、可渔,物产十分丰富,山珍、海味、粮食、蔬菜、水果等种种食料,为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
岭南饮食文化正是在岭南的农业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中产生和发展的 。
粤菜与“食在广州” 广义的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狭义的粤菜即指广州菜 。
岭南饮食文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而“食在广州,味在潮州”这种文化现象 , 则是岭南饮食文化的集中表现,它涵盖了独具特色的粤菜精华、别具一格的岭南饮食风格 。
广州人的饮食款式新颖,量少而精 , 味求隽永,清爽香脆 , 浓郁鲜美 。
这个风俗与爱好 , 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
广州菜既集“南(海)、番(禺)、顺(德)、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地方风味的特色,更兼采京、苏、杨、杭、鲁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会贯通而独成一家 。
粤菜作为中国菜四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风味而享有盛誉 。
“食在广州,味在潮州”,历史悠久,闻名天下 。
粤菜形成的历史是由中外饮食文化汇合并结合地域气候特点不断创新而成的 。
南北兼容,中西并蓄,极富特色的美食、小吃,大批大批地涌现出来 。
羊城茶楼餐馆之多,酒店食档之众,在国内首屈一指 。
又素以品种之丰 , 茶式之盛,烹调之巧,风味之美而闻名遐迩 。
“食在广州”是广州旅游的一大特色,广州的名菜佳肴、美点小吃 , 对中外游客均有极大吸引力 。
粤菜最大特色便是采料复杂,菜式丰富 。
它用料广博奇杂,配料多而巧 。
山珍海味、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家禽等可成佳肴 。
粤菜的第二个特色是口味清淡 , 可用“清鲜嫩滑爽香”六字概括其风味特色 。
这是粤菜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
粤菜调味品种类繁多,菜肴有五滋(香、酥、脆、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美 。
粤菜重色彩 , 求镬气(指用武火把镬烧热,加油,把油烧开,炒出来的菜有一种香味),火候恰到好处 。
粤菜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如活蹦乱跳的海鲜、野味,要即宰即烹,原汁原味 。
这种追求清淡、追求鲜嫩、追求本味的特色,区分“寒性和热性”,既符合广州的气候特点,又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饮食文化 。
粤菜的第三个特点是博采众长,善于变化,制作精良,勇于创新 。
广东人思想开放,不拘教条,一向善于模仿创新 , 因此在菜式和点心研制上,便富于变化 , 标新立异 , 制作精良,品种丰富 。
粤菜的菜式还注重随季节时令变化而变异,夏秋求清淡,冬春重浓郁 。
宴席上的菜式皆冠以美名 。
粤菜具有“杂交”的优势,讲究炮制的方法 , 粤菜的烹调方法有30多种,到目前为止,粤菜的菜式有5400多种,点心有1000多种,风味小吃也有数百种之多 。
漫长的岁月,使广州人既继承了传统饮食文化,又博采外来及各方面的烹饪精华,不断吸收、积累、改良、创新 , 从而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调工巧、质优味美的饮食特色 。
近百年来已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饮食文化之一 。
这无论是按三大菜系 , 即黄河流域的“鲁菜” , 长江流域的“川菜”、“苏菜”和“沪菜” , 以及珠江流域的“粤菜”;还是按四大菜系(即鲁、川、苏、粤四大菜系);或者是八大菜系(即鲁、川、苏、粤、闽、浙、湘、徽八大菜系),粤菜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到现在 , 广州的饮食 , 无论是食品的品种、质量,酒楼食肆的数量和规模 , 抑或是饮食环境、服务质量 , 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 , 在国外也享有盛名 。
饮茶文化 “喝茶”在粤方言里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 。
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广州时,就曾与贴身侍卫上过茶楼饮早茶 。
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 。
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 , 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 。
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集观赏价值、体验价值、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于一身 。
饮茶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茶”的范畴,已经成为社会交际方式的一种 。
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 。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饮茶最早、茶文化历史最悠久的地方 。
广州是茶叶之路的起点,早在二...
描写美食的诗句1、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
——苏轼 2、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
——陆游 3、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
——陆游 4、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
——陆游 5、鲜鲫食丝脍 , 香芹碧涧羹;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
——杜甫 相关诗 (一)竹笋焖猪肉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
(二)环饼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
(三)豆粥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 。
(四)老饕赋 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 。
烂樱珠之煎蜜 , 滃杏酪之蒸羔 。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
(五)月饼 小饼如嚼月 , 中有酥和饴 。
——上五首皆出于苏东坡之手 。
(六)上元竹枝词桂花香馅裹胡桃 , 江米如珠井水淘 。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
——清?符曾 (七)咏月饼诗 入厨光夺霜 , 蒸釜气流液 。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
戚里相馈遗 , 节物无容忽 。
皓月瑶池怨 , 碗中泛青光 。
玉食皆入口 ,此饼乃独绝 。
【关于岭南文化的食物有哪些?】——清?袁景澜 (八)螃蟹 螯封嫩玉双双满 , 壳凸红脂块块香 。
——曹雪芹 ...
有关饮食的诗句1、《问刘十九》唐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话:绿色的蚂蚁,爬上刚烧热的白酒,酒放在红色的小火炉上 。
晚上的时候,看天气,好像马上要下雪了,你是否能够陪我去饮一杯酒 。
2、《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
白话:江上,人来人往,但是我唯独爱鲈鱼的鲜美,你看江上那一叶扁舟,在江上的风波中,进进出出,想到的都是故乡的味道 。
3、《惠州一绝》宋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
白话:罗浮山下,可以显示四季的春天景色,卢橘和杨梅,依次开了起来,每天都可以吃三百粒的荔枝,没有辜负自己可以一直可以作为一个岭南人 。
4、《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白话:长安城往回望,可以看见丝绣堆积成山,山上的门依次打开 , 一辆快马赶到,妃子开始笑了起了,没有人知道是因为远方的荔枝送了过来 。
5、《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白话:红色的猪脚,黄色的酒,满城的春色开始爬上了城墙上的柳树 。
...
请问谁还知道赞美 酒或食物的诗词? 主食类: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唐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 , 寂寥无所欢 。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
[注释]雕胡: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 , 叫菰米 , 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 。
姓荀的老妈妈特地做了雕胡饭 , 是对诗人的热情款待 。
------------------------蔬菜类: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
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注释]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 。
露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 。
------------------------节日中的美食:节日中的美食屠苏是一种用屠苏草浸泡而成的药酒 。
我国古代的风俗,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要喝屠苏酒 , 可以辟邪消瘟 。
元日宋代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瞳瞳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正月十五吃元宵 ,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 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
可汤煮、油炸、蒸食 , 有团圆美满之意 。
上元竹枝词清代 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
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 , 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 , 叙述无遗 。
关于月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
”-----------------------关于“酒”诗词与美食中国文化种类繁多 , 源远流长,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密切 。
其中诗文化,饮食文化之间的联系尤为突出 。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是诗不离酒,酒不离美食 。
他们在品尝美酒之时,吟诗作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
请看 --酒酒,可饮 , 可品,可为之抒之豪情,可展之韵意 。
少饮则强身健体,提神补气,与友人聚之小酌则添之气氛 。
酒之史事自古有之 , 自杜康酿酒至今几千余年 , 历朝历代文人墨客 , 把酒叙情,醉酒当歌 , 写出无数绝句佳作 。
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
三杯拂剑舞秋月 ,  忽然高咏涕泗涟(一作秋月忽高悬) 。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
赠刘都使东平刘公翰 , 南国秀馀芳 。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
饮冰事戎幕 , 衣锦华水乡 。
铜官几万人,诤讼清玉堂 。
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 。
而我谢明主,衔哀投夜郎 。
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 。
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 。
所求竟无绪,裘马欲摧藏 。
主人若不顾,明发钓沧浪 。
赠王汉阳天落白玉棺 , 王乔辞叶县 。
一去未千年 , 汉阳复相见 。
犹乘飞凫舄,尚识仙人面 。
鬓发何青青,童颜皎如练 。
吾曾弄海水,清浅嗟三变 。
果惬麻姑言,时光速流电 。
与君数杯酒 , 可以穷欢宴 。
白云归去来,何事坐交战?对雪醉后赠王历阳有身莫犯飞龙鳞,有手莫辫猛虎须 。
君看昔日汝南市 ,  白头仙人隐玉壶 。
子猷闻风动窗竹,相邀共醉杯中绿 。
历阳何异山阴时 , 白雪飞花乱人目 。
君家有酒我何愁? 客多乐酣秉烛游 。
谢尚自能鸲鹆舞,相如免脱鹔鹴裘 。
清晨兴罢(一作鼓棹)过江去 , 千里相思明月楼(一作千里相思明月楼) 。
赠闾丘处士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 。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
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 。
且耽田家乐 , 遂旷(一作广)林中期 。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 。
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 。
赠钱征君少阳(一作送赵云卿)白玉一杯酒 , 绿杨三月时 。
春风馀几日? 两鬓各成丝 。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
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 。
独酌清溪江石上 , 寄权昭夷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 。
自从天地开 , 更长几千尺?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 。
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
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 。
广陵赠别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
系马垂杨下 , 衔杯大道间 。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一作酒)店香 , 吴姬压酒唤客尝 。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
请君试问东流水 , 别意与之谁短长?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月下独酌四首花间(一作下)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裴回 , 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天若不爱酒 , 酒星不在天 。
地若不爱酒 , 地应无酒泉 。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
三月咸阳时(一作城),千花昼如锦(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 。
谁能春独愁? 对此径须饮 。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
一樽...
-- 展开阅读全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