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崇祯皇帝很有为明朝还是被灭了 明朝为什么会在崇祯手上灭亡?

今天趣古代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灭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说起明朝很多人会觉得可惜,这是汉人建立的最终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最有血性的一个王朝 。但是要问明朝灭亡的真相,很多人会开口骂朱由检,历数其罪状与失误 。
不过呢,明朝灭亡的真相真的在于朱由检吗?我觉得不是,最根本的真相是明朝的特别国策导致的 。
明朝地图
封建王朝的周期性规律
纵观古代,所有的封建王朝有一条很明显的规律,先是统一,初期进行休保养息逐渐强盛,期间会改革上个王朝遗留下来的问题,建立自己的一套国策;如果改革成功解决上个王朝的遗留下来大问题,王朝的寿命就会变长,反之则变短进入短暂的割据分裂的时代;如果是没有割据分裂,进展到中期的王朝又会因为自己提出的新一套国策逐渐浮现问题而衰弱,最终因为天灾、农民起义、权臣把持朝政、异族入侵等真相灭亡 。
明朝立国276年,时间上跟大一统王朝的时间周期吻合 。根据这个思路去探索明朝的国运走势,就不难分析出明朝后期被拖垮的根本真相 。
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
【为什么崇祯皇帝很有为明朝还是被灭了 明朝为什么会在崇祯手上灭亡?】明初国策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进行一系列休保养息的国策,甚至在洪武后期对北元残余势力的清剿攻势也逐渐停止,国力是逐渐上扬的 。所以“洪武之治”并不是虚的,所谓“永乐盛世”的基础,巨大程度上是洪武时期打下的 。
不过呢,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前朝失败的经验的时候,也留下了一些制度上的隐患,比如皇族以及开国功臣们的利益安排问题 。起初他是给了他们分封封地跟兵权,但后来明太祖朱元璋觉得会给子孙留下隐患,便发动了血腥的“屠杀”功臣的行动(固然了,这些功臣自身也有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的时候,开国功臣的封地跟兵权已经被收回得差不多了,但皇族成员的封地跟兵权问题则留给了建文帝 。惋惜的是建文帝心太急,动作太大,收得太快,把一众叔叔逼得太急,导致朱棣起兵造反夺了天下 。但是朱棣也是故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然后继承了建文帝削藩夺取皇族成员兵权的政治遗产,最后改为只分封土地 。
明成祖朱棣
不过呢这项国策有个大问题,不仅有永久跟继承属性,还有不停给新的皇族成员划地分封的问题 。随着皇族成员的数量越来越多,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也越来越多 。在明初因为皇族成员比较少,故而问题不明显;在中期因为经济逐渐上升到顶峰,问题一度被掩盖;到了后期经济开始走下坡路,276年单单直系子孙就超百万,国家财政收入被割走一大块,这个问题就显得尤其严峻了 。
中期改革失败
不过呢,明朝中期还是有千古奇才张居正之类的能臣进行过改革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他的改革如果能很好地实行下去,是可以极好地缓解土地兼并问题,减轻底层农民的负担,国家财政也会略微宽松一点 。但很惋惜,菜叶网,改革终究是失败了 。
改革家千古奇才张居正
而且更要命的是,并非惟独皇族成员的土地兼并问题,非皇族成员的地主阶级也向来在进行着土地兼并 。这个不是明朝独有的问题,是整个封建社会所有封建王朝进展到中后期都会暴露出来的大问题 。根本真相是封建土地制度,这个自然不用说,这在当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之下是无法解决的 。
明末朱由检无力回天
所以明朝的国运无可幸免地落入了王朝更替的周期性规律中,在后期财政负担尤为沉重 。除了国家财政收入因为各种土地兼并大大减少之外,镇压农民起义、赈灾、与崛起的后金在辽东半岛的拉锯战很大军费缺口都是很要命的 。然后是跟其他王朝一样的官场腐败问题,蛀虫掏空了大量国库资金 。这一切最终只能落到底层的农民身上,恶性循环加剧阶级矛盾,随着明末天灾频繁,农民起义不管是频率还是数量规模上也越来越大 。
朱由检皇帝
这是276年时间积存下来的问题,就算是汉武帝刘彻、一代奸雄曹操唐太宗李世民来了也解决不了,这是制度使然 。即便朱由检能力再强,也顶多是延缓明朝灭亡几天到几年时间 。它不是天意,而是古代的基本规律,在根本制度解决之前,这些规律个人是无法抗拒或者逆转的 。而且即便是扭转,也必须是好几代的接力赛 。
所以明朝灭亡的根本真相不在于朱由检,而在于其制度,这些制度依托在明初制定的一系列国策之下,逐渐拖垮整个大明王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