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习俗是什么,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

植树节的习俗是什么
种树 。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 。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 。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 。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 。
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 。
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 。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
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植树节的由来:解放前,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平,1929年移灵柩于南京紫金山,1930年国民党政府曾定3月12日为植树节 。
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 。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 。”
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
植树节的风俗就是种树 。

植树节的习俗是什么,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中国植树节是以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生态环境而设立的节日 。与其它庆祝性质的节日不同,植树节需要各机关、单位高效地组织进行相关活动,方能更好地达到植树节设立的初衷 。1984年2月,全国绿化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国植树节标志,以提高中国植树节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方便民众有组织地参与绿化活动 。
节徽图案中的树,示意我国公民人人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镌刻的“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既让人们牢记植树节的日子,又寓含中国人民年年植树,造福人类的坚忍不拔决心 。三棵阔叶树和两棵针叶树会意为“森林” 。围绕着森林的外圈,代表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
植树节的来历和植树节的意义1、植树节的习俗是:植树,1872年,美国着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 。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 。
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 。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植树造林是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为后人造福的一件大好事,参加植树既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更绿、更美 。
2、植树节的来历: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 。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 。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我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