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效应怎么判断( 二 )


(判断原子的电性,就看与它连接原子的电负性 。电负性强的一般显负电性 。如C-O中,O显负电性)
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谁占主导地位怎么看共轭效应是指两个以上双键(或三键)以单键相联结时所发生的
电子的离位作用 。英戈尔德,C.K.称这种效应为仲介效应,并且认为,共轭体系中这种电子的位移是由有关各原子的电负性和
p
轨道的大小(或主量子数)决定的 。据此若在简单的正常共轭体系中发生以下的电子离位作用:
(例如:CH2
CH—CH
CH2、CH2
CH—CH
O) 。Y
原子的电负性和它的
p
轨道半径愈大,则它吸引
电子的能力也愈大,愈有利於基团—X
Y从基准双键
A
B—吸引
电子的共轭效应(如同右边的箭头所示) 。与此相反,如果A原子的电负性和它的
p
轨道半径愈大,则它释放电子使其向
Y
原子移动的能力愈小,愈不利於向—X
Y基团方向给电子的共轭效应 。中间原子
B

X
的特性也与共轭效应直接相关 。
诱导效应是指在有机分子中引入一原子或基团后,使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化学键发生极化的现象,称为诱导效应 。
诱导效应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原子或原子团)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密度向某一方向偏移,这种效应叫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的特征是电子云偏移沿着σ键传递,并随着碳链的增长而减弱或消失 。例如,醋酸是弱酸(pKi=4.76),醋酸分子中的α-碳原子上引入一个电负性比氢强的氯原子后,能使整个分子的电子云向氯原子偏移,结果增强了羟基中氢原子的质子化,使一氯醋酸成为强酸(pKi=2.86,酸性比醋酸强) 。比较各种原子或原子团的诱导效应时,常以氢原子为标准 。吸引电子能力(电负性较大)比氢原子强的原子或原子团(如—X、—OH、—NO2、—CN等)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负的诱导效应),用-I表示,整个分子的电子云偏向取代基 。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弱的原子或原子团(如烷基)具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正的诱导效应),用
I表示,整个分子的电子云偏离取代基 。
在诱导效应中,一般用箭头“→”表示电子移动的方向,表示电子云的分布发生了变化 。
诱导效应是一种短程的电子效应,一般隔三个化学键影响就很小了 。
正负判断不能笼统的以偏概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共轭效应怎么判断】以上就是关于共轭效应怎么判断的全部内容,以及共轭效应怎么判断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