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传播特点及存在现状( 二 )


这是移动互联网上的新“群众路线”,真正体现了“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 。
▍关键二:语态层面
第二个关键是语态层面,是新的传播方式,更是新的互动语态 。
主流媒体在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打造自主可控的内容IP具有重要意义 。
主流媒体拥有强大的高品质内容资源,依托权威优势,可以强力聚合包括信息资源、行政资源、情感资源等在内的各种资源 。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伴随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的传播方式而来的,还有新的资源及其隐含的新的互动语态 。
不少人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很多“貌似缺乏内容价值”的视频具有强劲的感染力和转发力,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这类视频的价值不在于信息,而是一种维系交流的方式 。就像我们见面打招呼“你吃了吗”,问答之间并不在乎是否真的吃了没,而是一种交流 。
短视频创造了沟通交流的生活化情境,它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获得有价值的内容,而是参与到彼此陪伴、情感连通的情境中 。如果我们依然无视这种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文化形态的背后逻辑,缺乏对这类成分的重视与把握,那么势必无法把控这类新形态及传播成效 。
在目前比较成功的融合实践中,传统媒体特别是传统广电正在努力向MCN学习,表现为:以“短视频+直播”为抓手,培养“广电网红”,重构传统媒体的产业模式 。
主流媒体的“MCN化”,简单地说就是建平台,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行IP的孵化,打造IP矩阵 。
有媒体采用传统网红店铺、“电商平台+直播”、升级直播栏目等多种模式,依托主持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成功孵化出一些“广电网红”,并通过流量变现、电商等产业模式获得收益 。

短传播特点及存在现状

文章插图
这种内容生产方式和运营思维模式的重构,需要内部机制的调整到位,需要互联网化、平台化的思维,需要广电管理者拥有足够的胆识和魄力 。但仅有这些,并不必然能够将主持人转化为“正能量网红”,它还需要媒体人放下身段,与传播对象之间建立起朋友般的平等互动、令人信赖的对话关系 。
今天的视听内容已经超越了被“观看”,而与人们的消费行为、情感活动、社会关系、爱好属性等相连接,优质的媒体服务必须与用户的需求、情感、体验以及消费场景的精准定位相关联 。
【短传播特点及存在现状】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要“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究其根本,就是实现社会情感连通 。
媒体能否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信息,决定了用户与产品或平台之间的粘性,这也是构建良好融合生态的基础 。所以,从互动文化以及平等语态的视角,理解短视频之功能价值,应是深度融合的题中之义 。
▍关键三:技术与人的关系层面
第三个关键是技术与人的关系层面 。推进深度融合,需要技术赋能,更需要人的自我赋能 。
媒体的深度融合,离不开技术助力 。
有学者认为,技术的无尽升级和迭代加速,是当今“形成”时代的典型特征,我们“从一个静态的名词世界前往一个流动的动词世界”,因为科技能够不断地创造新事物,从可能性中催生出现实的新应用,并推动事物无休止地演进 。
短视频的发展就是一个与新技术不断结合,又不断消除技术门槛,从而不断演进、不断“形成”新应用的过程 。
在短视频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力量无时不在 。今天,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智能硬件等新技术内生动力持续迸发 。这些新技术在重塑媒体生态的同时,也赋能短视频应用,创造出了更多全新的场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