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书法融合南朝的什么,我国书法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谁唐朝作品( 二 )


欧阳询,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特点:方笔突出,峻峭险绝 。
褚遂良,代表作《圣教序》,特点:飘逸之极,秀美端庄 。
薛稷,代表作《》,我忘了,你百度下,特点:一味学褚,没有特色
前两人由隋入唐,加上后两位,并称初唐四家
唐代用的是什么字体?隋朝时代用繁体楷书为主,繁体行书和草书为辅 。隋朝的书法,上乘南北朝,下启唐代,书风巧整兼力,不离规矩,兼有东晋南朝书法的疏放妍妙,北朝书法的方整遒劲 。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二王的书风开始盛行 。著名的书法家有丁道护、史陵与智永 。法书墨迹则有千字文与写经,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董美人志等碑刻显示了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 。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 。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 。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 。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宜作中楷的临摹范本 。兹分别简介如后:
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 。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 。他的楷书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碑等 。
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 。虽源出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 。其楷书代表作,当以夫子庙堂碑为最 。
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虽祖右军,而能得其媚趣 。其字体结构看似非常奔放,却能巧妙的调和著静谧的风格,开创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书代表作,当以雁塔圣教序为最 。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 。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_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 。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 。又苏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 。以上这些话怎么讲呢因为我们通常写大字时,以为地位宽阔,可以任意挥洒,结果字体变成了松散空阔 。写小字则正好相反,因为地空间太小,担心写不下就越难免要尽力局缩,往往局缩过当,反而变成蜷促 。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现象,极易触犯的毛病 。所以苏公大小难能这句话,正是针对这种神情而发,更是经验老到之谈
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 。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 。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 。大字下笔时用逆锋,收笔时用回锋;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
譬如写一横,起笔处或尖而收笔处则圆;写一竖,起笔或略顿,收笔则尖;撇笔则起笔或肥而收笔瘦:捺笔则起笔或瘦而收笔肥,同时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生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 。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定 。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上,如是则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