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故宫博物院馆藏 , 元代龙泉窑青釉执壶
游牧文化影响下的风格突变
在游牧文化影响下 , 元代龙泉青瓷风格突变——从原本的胎体纤细、线条挺拔、造型古朴高雅、釉色似青玉典雅转变为胎体厚重、线条浑圆、器型高大、釉面浑浊醇厚的特点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元代龙泉窑青釉执壶还保留着“前辈”们的样子 , 它上瘦下丰 , 线条流畅 , 收放适度 , 造型优美 , 此时还能看出壶身釉面匀净、釉色粉青、美若天然古玉的惊艳样貌 。
不过 , 到了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大维德爵士旧藏、龙泉窑粉青釉开光露胎贴塑八仙纹八角瓶 , 前代没有的款式出现了——瓶身凭借“露胎”的创新手法 , 以八片瓷胎人物贴塑成型 , 贴塑内容故事性强 , 人物造型生动神态传神 。当然 , 也有评论声音认为“露胎”打破了青瓷剔透如玉的色泽 。
改变的当然不止是瓷瓶 。据悉 , 元代酒器中出现的高足杯也是为了便于使用者在马上握紧杯身 , 不至于因马背晃动而掉落 , 因而也被称为马上杯 。同时 , 元代龙泉青瓷还发掘了不规则的“点彩”效果 。
它还是“海上丝路”的一瞥惊鸿
除却含蓄的美 , 龙泉青瓷从宋代开始便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开拓漫长的世界“海上陶瓷之路” 。
1975年 , 几位渔民意外在韩国新安木浦海底发现了一艘满载中国货物的古代沉船 。1976年至1984年 , 韩国考古工作者陆续对这艘沉船进行数次打捞 , 随着清理的进行人们惊奇发现 , 这艘沉船竟然装载了两万两千余件瓷器、两千余件金属器、八百多万枚铜钱以及一千多根紫檀木 , 而这出水的两万两千余件瓷器中 , 大多为元代的龙泉青瓷 。
新安沉船 , 只不过是龙泉青瓷“出海”的一个小小佐证 。其实从北宋时开始 , 龙泉青瓷就在出口陶瓷中占据一席之地 , 南宋时 , 青瓷更是外贸的重点物品 。
据悉 , 龙泉青瓷的大规模外销从南宋开始 , 设在温州的市舶司为龙泉青瓷出口提供了便利 , 此时 , 龙泉青瓷开始遍布非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 , 根据史料和在世界各国发掘出的龙泉青瓷标本来看 , 其最远销售到了今天的苏丹、埃及、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