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景色随笔 自然笔记:风景与境界怎么写

风景是在人的审美视觉下的自然风物,是由光对物象之反映所显露的一种景象,因此也称风光、景色 。风景有相对恒定的,但从本质上说,它是流动的、变幻的,它是历史、地理和现实的结合 。景物、景感和条件,是风景构成之三要素 。风景是境界的基础 。
风景洋洋洒洒在中国大地,有风景之美自有江山之美,始有诗文之美 。绿水青山告诉我们:文学是风景之学,是人与自然之学 。

大自然景色随笔 自然笔记:风景与境界怎么写

文章插图
大自然景色随笔 自然笔记:风景与境界怎么写

文章插图
少小的荒野
四海之内皆风景也 。
少小时因家住长江边上,紧邻着大芦荡,在被开垦成为耕地——熟田——的四周边沿,是生田、民沟、泥塘,沟边上遍长芦苇和各种野草,泥塘里还有跳跳鱼 。小时候放学回家,独自走在乡间小道上,或者春夏蓬勃,草木滋长;或者秋冬暮雪,天地苍茫 。偶一抬头,在蓝色苍穹的背景下,天上有白云,天上的白云还会抽出白色丝带来,风筝尾巴似的飘荡着;有一朵乌云正在靠近,迅即穿过白云,它们是玩伴吗?天空的神秘和宁静,送我回家,我跟母亲说:“天上的白云真好看!”母亲告诉我:“那都是风景!”从此便记住了“风景”一词,还生出了不少疑问:芦苇便是风景吗?长江便是风景吗?泥塘便是风景吗?野草便是风景吗?跳跳鱼便是风景吗?我捉过跳跳鱼,如果跳跳鱼就是风景,我岂不是捉过风景吗?
我折过芦叶船,不知今在何方?我吹过芦哨,余音犹在耳畔 。到处是芦苇荒野,乡人说是“荒茫野荡” 。村里地少人多,我曾问过品元伯:“为什么不再去芦荡中垦田呢?”品元伯说:“你爷爷传下来的祖训,有得吃,有得穿,就别去动那块宝地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那是宝地,直到后来才明白:荒野是呼告之地,荒野是生命和精神以及想象的发生地,荒野是守望者 。亲见过大潮涌起,大芦荡在土筑的堤岸前挺身而出,它们在浪潮里起伏,阻击潮流 。有各种小鸟盘旋鸣叫,芦荡中有它们的家和孩子 。待潮退,大片的芦苇倒伏,但会重新站立,小鸟们哀鸣着,它们捆扎在芦苇上的安乐窝和嗷嗷待哺的雏鸟,已随大江东去 。“风景”的存在和确立,也包含着一种高贵的献身和牺牲,大自然从不大惊小怪 。品元伯说,芦荡里是一个世界,有众鸟有河塘有大鱼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 。”但他喜爱的是冬日芦苇收割后的芦花,饱吸一个秋冬的阳光,储藏着绵绵温柔 。品元伯会自己动手编织成芦花靴,“暖脚啊,半个老婆呐” 。
我的母亲和乡人对身边的一切,都投以了农人土地般朴素的审美观照,他们在芦荡边缘辟出一块地来,盖茅草屋,有了家,农人把做农活称为“种花地”,母亲说,“有哪一种五谷杂粮是不开花的呢?”芦荡荒野,江风海韵,还有跳跳鱼,那是1600年前沙洲成陆时的流风余韵,乡人们认为那是好的、美的,是风景之地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也 。少小的荒野是我栖身其中的荒野,我家茅草屋的前后墙是“笆墙”,是芦苇编织成的篱笆墙 。它是隔断也是连接,和风细雨会从笆墙缝隙处穿过,告诉我春之来临,伴着长江的涛声催我入梦;房顶上安装有一块似乎是玻璃之类的“明瓦”,能把星光月色落到床前地上,是亮晶晶的小小斑点 。让人多少有点恐惧的是冬日的凛冽寒风,它无孔不入地穿过笆墙,把遗留的芦叶残片,刮出歌吟声、口哨声、尖叫声……
大自然景色随笔 自然笔记:风景与境界怎么写

文章插图
风景二重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