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桃花节时间 三峡大学桃花节是什么时候( 二 )


关庙山遗址位于枝江城东北11.5公里处的问安镇关庙山村 , 是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遗址 , 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 , 文化堆积1米多厚 。经碳—14测定 , 距今5000—6000年 , 其文化内涵具有大溪文化的典型特点 , 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专家们命名为大溪文化的“关庙山类型” 。关庙山遗址已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庙山遗址于1977年兴修水利工程时发现 , 当时就引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队和省市文物考古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 , 立即对该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 , 在发掘的2000多平方米的探方中 , 出土文物达5000多件 。
这些文物大致上分两大类:一类为石质生产工具 。品种齐全 , 磨制精细 。有石斧、石锛、石铲、石凿、石网坠等 , 不仅适合当时不同的生产用途 , 而且也可以看出关庙山先民们的生产方式 , 已由采集、渔猎向种植养殖转变 。尤其是出土了加工粮食的石杵、陶箕以及夹杂在泥土中的稻谷壳 , 进一步证实了当时的关庙山人已种植了一定规模的粳稻;另一类为陶器用品 , 十分丰富 。有釜、缸、瓮等储藏具;有陶箕、网坠、纺轮等工具;还有供儿童玩耍的龟、球、铃等工艺品和埋葬死婴所用的瓮棺 。这些陶器适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不少生活用品的造型和现代生活用品的造型几乎一样 。尤其是其中的彩陶和蛋壳陶 , 堪称精品 , 其造型别致 , 做工精细 , 色泽自然 , 纹饰古朴 , 有的陶胎薄如蛋壳 , 拿在手中 , 轻巧自如 。这些种类繁多的陶器用品 , 与当时的先民们主食稻米密切相关 , 是中华民族祖先们勤劳智慧的结晶 。
遗址中还发掘出原始部落房基十座 , 有方形的 , 也有长方形的;有地面建筑 , 也有半地穴式建筑;屋项均为草原四面坡式 , 墙体采用竹木结构、外抹泥土而成 。由于枝江这一带雨水多 , 地下水位高 , 关庙山的先民们已在房屋建筑中考虑到防潮问题 , 将房基垫层和泥土墙体用火烧烤 , 还在墙根外围铺筑了散水坡 。考古专家们对关庙山原始房屋建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 认为这里的建筑技术已具备了南方建筑的基本特点 。
该遗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 不仅属大溪文化 , 还叠压有屈家岭文化层和石家河文化层 , 是长江流域著名的原始村落遗址 , 它又一次有力地证实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 , 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该遗址的考古成果已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和《新中国考古发现与收获》 。
董市镇明清古街
董市原名董滩口 , 自古名人辈出、商贾云集 , 逐步形成商埠后而演变成董市 , 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 。明清时期 , 集镇上共有四条街道 , 从东至西为三条直街 , 分别为正街、河街和背街 , 正街西头还有一条横街 。据清同治五年(1866年)《枝江县志》记载:“居民稠密 , 半于邑城 , 四方商贾云集 。”如今董市老正街还留存着明清时期的传统居民、商铺作坊及历史遗迹 。
古镇董市“半于邑城 , 商贾云集” , 又是军事要地 , 宗教圣地 , 也是经济枢纽 。明清鼎盛时期 , 集镇有300多家字号 , 1000头毛驴上街驮运货物 , 年经营额值现币3000万元以上 。物流兴盛了商业水陆交通运输业 , 也带动了手工业作坊的发展 。主要行业有粮食加工整米、榨油、豆作酥食、酱园;棉花加工有轧花、弹花、纺线、织布、踹染等;从事金属制品加工有金、银、铜、铁、锡、缤铁(白铁)铸造等 。还有生产草编、香炉、方斗纸、棕麻绳等 , 行业多达50种 , 产品几百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