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谁他创作的一部小说是什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谁( 二 )


与时代共振
对于经典文学的理解始终是不断变化的,或强调文本内部的审美价值,或崇尚文学向外部社会传递出的推动作用 。这两种界定均有理有据,但若完全割裂开却失之偏颇,因为作家本人对内负责笔下文字产出,对外尽情感知所能触及现实真实,再经过转化形成作品,于是每一位作家都成为联通内部文字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媒介 。优秀的媒介承担者需要向读者展现一个可触可感的文学世界,这其中允许一定程度的虚拟,但引发与读者的情感共振则更受青睐,正是这种共振在文字、作者、读者与现实真实间形成互文 。经典文学中的经典二字即是震动所产生的余波,在时间的洗礼下延宕绵延 。从这一点来看,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全符合经典的要求 。当代评论家列夫·安宁斯基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由衷言道:……它将我彻底改变了 。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向我讲述了我们父辈的故事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本不了解我的父亲,是它向我展现了一种新的现实 。这里的新的现实真实存在过,那些也曾恣意青春的真实少年们在错综复杂的时代巨变中,将生命的热度与热情和盘托出,不断探索并实现其对价值的理解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版不久即引起极大的轰动,仅1935年一年在苏联境内的印刷量就达到了200万册,人们在图书馆甚至需要排队等待这本书的借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不久即译介至中国,并在新中国成立的十几年间掀起了阅读该书的第一个高潮,除全译本、缩略本的出版外,亦有改写本、连环画、舞台剧等多种传播形式 。2000年,由中国和乌克兰合作拍摄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央视播放,再一次引发读者对作品的关注 。据统计,电视剧播出期间,北京图书大厦该书15家出版社的诸多版本在半月里被抢购一空 。
当我们重新审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可以感知到一个不断勃发、短暂却热烈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早期野蛮地撞击着生活空间的束缚,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在矛盾、争议中撞得满头是包的保尔,却在矛盾夹击中坚定一个信念并始终沿此前行 。信念与梦想有许多相近之处,它们更像是人在困境中提着的那口气,有这口气在,生命是有颜色的、有光芒的 。保尔在坚持信念的进程中,从早先的蛮干到后来的反思调整,完成了个体内在的启悟和成长 。第四个保尔缠绵于病榻却从未安心养病,一刻不停地想着重新回到工作中 。启发年轻的共青团员、申请去报社当助手、书稿丢失便重头再写,这些看似忙乱的折腾逐渐让保尔获得了掌控生活的能力 。掌控生活是今天多少人为之持续努力的动力之一,这样的保尔始终与我们发生着共振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视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书中的磨难作者几乎全部亲历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作者大量阅读书籍以弥补自身文学素养的缺失,肉眼可见的结果是那一摞厚厚的手稿,而从手稿延伸出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自我生命存续状态的探索,这是对生命维度的拓宽 。作家创作之初恐怕从未奢望能获得诸多殊荣,所以即便手稿丢失、双目失明也要完成对这一生的回顾 。我们似乎能够听到作家在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长长呼出的那口气,那是奥斯特洛夫斯基送给自己的一份圆满 。
铁矿石在锻造成钢的过程中是煎熬的、痛苦的,熬过这些才能获得质变 。有用之钢又是众多大小不一矿石的合体,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这正如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众多保尔,从青涩到有力,从粗粝到精粹,最终百炼成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