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啥意思 清心寡欲是什么意思( 二 )


颜回和子夏听后对视片刻 。颜回说:“只见到门,而不深入到里边,不能知道那里面深藏着的精微奥妙啊 。”子夏向孔子深施礼说产先生的话,弟子受益匪浅,我当专心深入学问的大门之中,探询事物的精微奥妙之所在 。”
除此之外,孔子的治学思想中还具有务实的成分,他要求学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在治学上容不得一点儿虚假 。这些成语为后世的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莘莘学子的指路明灯
关于教育治学方面的成语:
诲人不倦:诲:教导 。教人时不嫌疲劳 。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
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
安贫乐道: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
诗礼之训:《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百思特网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后以“诗礼之训”谓子承父教 。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
一隅三反: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即举一反三 。
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学说,自己并不创新,指没有新的见解 。
信而好古:信奉并爱好古代文化 。
爱素好古: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 。形容善于类推 。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到了合适的安置 。各自得到所需的东西 。
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
切磋琢磨:古代把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分别称为切、磋、琢、磨 。后比喻道德学问上的互相研讨、砥砺 。
绘事后素: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进行彩绘 。②比喻礼乐产生于仁义之后;比喻做事先从简单做起,然后逐步深入 。3今也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 。
(二)伦理道德方面
儒家学派以“仁”、“礼”为主要的思想核心 。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像成语“见义勇为”、“杀身成仁”等 。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仁”的成语,如: “当仁不让”、“志士仁人”、“求仁得仁”等等 。“杀身成仁”这个成语则颇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死事小,失节事大”之感,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儒生们为了实现“仁”的至高境界甘愿牺牲小我的崇高民族气节 。《论语》中“仁”的地方多达 109 次,而孔子对于“仁”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其最根本的所在是孝顺父母、敬爱兄弟 。即孔子思想里的“爱有差”等 。曾有六位弟子向孔子问及“仁”,但孔子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 。这除了体现出孔子的因材施教的理念外,还体现了“仁”的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宽泛性 。
杀身成仁小故事: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请教说:“先生,您讲的仁德、忠义都是极好的 。人人相爱,以仁义待人,确实是一种美德 。仁德我很想得到,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的欲望 。假如仁德与生命两者发生了冲突,该怎样处理呢?” 孔子严肃地回答说:“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应该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 弟子恭敬地给孔子施礼,表示敬服 。这时,孔子的学生子贡又问先生说:“仁德一定是很难得到的吧?我们应当怎样去培养它呢?” 孔子回答说:“培养仁德可以从头做起 。比如说,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计,必须先有得心应手的工具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该选择那些大夫中的贤者去敬奉他;对于自己来说,就应该挑选那些士人当中的仁者交朋友 。这样,才会培养起仁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