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 二 )


3、努吾若孜节
努吾若孜节也叫“撒拉哈特曼节” 。“努吾若孜”一词是波斯语借词,表示“春雨日”,“春天的第一天”,即波斯古太阴历每年3月21日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突厥语系各民族的共同节日 。它从古代流传至今,它的内容是辞旧迎新,希望春天能带来吉祥幸福 。在过节这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每一个村落的所有人集体做“库节”即“努吾若孜饭”(几家人一起做的也有)共同享受新年的喜悦 。做“库节”一般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加大米、小麦等7种谷物在大锅里熬成粥,以表示年年富足有余 。此外,节日里,还举行各种传统的民间活动,比如,把一个男人打扮成“努吾若孜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后,便脱掉棉衣,给他穿上单衣迎接春天的到来,同时还举行麦西热甫、赛马、叼羊、拔河、摔跤、野游、唱歌、赛歌、猜谜语、荡秋千、作游戏等各种娱乐活动 。到了晚上,年青人带着火把,唱着“努吾艺孜歌”挨家挨户的祝福,节日一般持续三天,过节后开始春耕播种 。至今很多地方的维吾尔族仍在过此节日,尤其最近5、6年以来无论是政府方面还是民间越来越重视这古老的节日,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举办规模宏大的努吾若孜节文艺晚会,使节日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
4、巴拉提节
巴拉提节是维吾尔族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民间也叫“油葫芦节”,多在“肉孜节”前45天举行 。在伊斯兰教历8月15日,在巴拉提之夜诵经、礼拜、祈求安拉恩赐、赦免 。节日期间不举行会礼,不互相拜年,最大特征是通宵念经,炸油饼,到墓地祭祀祖先 。晚上,各家都将油葫芦拴在一根杆上,聚在一起高唱“巴拉提歌”,并点燃后任其落地,大家群起用脚踏碎此油葫芦,表示消灾灭祸 。现在大城市里已见不到过此节日的维吾尔人,在农村可以见到 。
5、白雪节
白雪节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情趣的娱乐节日,在每年第一次降雪时举行 。当下过初雪之后,几个朋友经过商 量,联名写封雪礼信,信中首先以初雪的降临祝贺收信人全家平安,然后要求收信者以白雪节的习惯举行一次娱乐晚会,并提出晚会活动的内容,请其中一个人直接 送至收信人家中 。送信人要悄悄把信放在主人不易发现的地方 。在送信人离开之前,如主人没有发现,就要按信上要求举行初雪晚会 。如果送信人当场被抓住,初雪 晚会就要在送信人家中举行 。晚会内容包括朗诵诗、唱歌、跳舞、音乐演奏等 。
6、都瓦节
都瓦节,也叫“超度孽鬼节”,一般在各自的家里请一些宗教人士和亲朋友好一起念经祈祷,最后到墓地为死去的亲人祷告 。此节日规模不大,在喀什、和田等地过此节日,类似汉族的清明节 。
7、古尔邦节
在肉孜节以后的第70天举行 。“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古尔邦节的那天早晨,几乎每家都要宰羊,因此也叫宰牲节 。宰杀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规定的部分送交寺院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招待客人和赠送亲友 。
8、库尔邦节
库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 。“库尔邦”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献物”或“血祭”,学术 界意译“宰牲节” 。库尔邦节像肉孜节一样对维吾尔族来说是一个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节日前人们准备各种年货的同时预先买好作为“献牲”的牲畜 。家境稍好一 点的家庭都要宰一只羊(宰牛、宰驼均可),节日当天早晨,人们首先进行沐浴“大净”,然后洁衣盛装到较大的清真寺,参加聚礼 。节日礼拜结束后,人们直接上 麻扎尔(墓地)为亡故的先人祈祷,并把坟头上的枯木拔去,栽根新枝,这叫作“换哈达” 。人们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宰羊 。宰杀的牲畜肉不能出卖,但可以 给穷苦人“施舍”一部分,剩余的用来招待客人 。节日期间首先要给长辈拜年,然后和亲朋好友相互登门贺节拜年,每家餐布单上摆满各种节日食品,共餐同饮,吹 拉弹唱,大家一起娱乐 。这个节日一般要欢度三天 。关于库尔拜节的起源,民间流传着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传说:据说先知易卜拉欣夜里梦见 安拉(即真主),“启示”他宰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作祭礼,以试他的虔诚 。先知易卜拉欣醒来后将梦境告诉了儿子,伊斯玛仪欣然同意受宰,以此表示对真主安拉 的忠诚和顺从 。当先知易卜拉欣遵循安拉之命把儿子带至米纳小正要举刀宰杀时,安拉又命天神送来一只公羊代替,这一天正是阿拉伯太阴历12月10日,此后,阿拉伯人为了纪念安拉的显灵和先知易卜拉欣父子的虔诚,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每年此日杀牲血祭,相沿成习 。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继承了这一风俗,并将伊斯兰 教历(即回历)的12月10日定为“库尔邦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