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上从甲骨文演变到楷书的过程( 二 )


商朝时期的金文字数还相对较少,一般只有几个字,且图画性较强,笔画粗细不一致,看起来古朴自然,更像是一个图案,商朝末期则开始出现较为长篇的铭文,且字体已经相对比较规范,例如《戌嗣子鼎》 。

地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上从甲骨文演变到楷书的过程

文章插图
毛公鼎
西周时期,随着文字的进一步规范和手工业的发展,钟鼎上的字数也开始显著增多,例如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上便有近500字 。
成熟文字:小篆、隶书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天下群雄割据,各诸侯国不仅各自为政,相互征战不休,更是导致了数百年的文化割裂,原本同宗同源的各国文字,也开始变得各不相同,哪怕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国家差异也极大 。
地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上从甲骨文演变到楷书的过程

文章插图
1、秦汉时期:小篆 。直到秦国统一天下后,为了促进文化融合,同时也为了稳固统治,秦始皇命令李斯在秦国文字“大篆”的基础上,简化整理出一套更为规范的通行文字 。于是,全国统一性的规范文字“小篆”便诞生了,之后秦始皇将之推行全国 。
至此,我国文字开始基本定型,象形意味进一步削弱,文字符号化更为明显,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 。
地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上从甲骨文演变到楷书的过程

文章插图
2、东汉至两晋:隶书 。在秦朝官方推行“小篆”的同时,秦朝书法家程邈则创出了一套更为简易,书写更为简单,艺术性更强的字体,这便是“隶书” 。如果说“小篆”是官方推行的文字,那么“隶书”便是于此开始在民间流传,并在西汉中期后开始脱离篆书而形成独立的形式 。
汉朝以后,由秦朝大将蒙恬改良的毛笔,由于在书写速度和书写方式上更为简便,因而开始迅速普及,取代篆刻的传统书写形式,而由于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篆书那种圆转的笔划,因而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的隶书,开始逐渐受人所喜爱 。
地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上从甲骨文演变到楷书的过程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由于官员选拔机制逐渐形成,读书人日渐增多,小篆由于书写太过复杂困难,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的书写,因而最终在西汉末期开始逐渐被书写更为简单的隶书逐渐取代 。相较于小篆而言,隶书不仅在字形结构方面更为简单,而且书写方式也更为简捷流便 。
书法艺术时期:楷书、行书、草书
隶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正是从隶书开始,汉字已不仅仅是一种用于书写的文字了,更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各种书法形体 。
地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上从甲骨文演变到楷书的过程

文章插图
1、楷书 。楷书是在汉朝隶书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更加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因其特点在于““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堪称为字体中的楷模,故而被称为“楷书” 。楷书自诞生以来,几经流变,历经两晋南北朝和隋朝发展,至唐朝达到巅峰,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 。但到唐末时,楷书在发展到了顶峰的同时,也因其风格过于规整,也导致其开始走下坡路 。
地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上从甲骨文演变到楷书的过程

文章插图
2、行书 。其又可细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主要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太过难以辨认而产生的一种书法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