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勒工名名词解释 物勒工名的勒读什么

所谓“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浮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创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治理者检验产品质量,我们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物就是所有的器物,在器物上面要刻上创造者的名字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次浮现
【物勒工名名词解释 物勒工名的勒读什么】吕氏春秋上第一次提到了“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创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吕氏春秋上说:物勒工名,菜叶网,意思是,器物的创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对于古代学家来说,这些看似一般的文字透露的是秦朝军队工业的治理机密 。
专家判断:秦朝的军工治理制度分为四级 。从相邦、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 。我们已经无法知道治理的详情,但秦朝的法律对失职者的惩处是非常严酷的,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 。
中国《唐律疏议》中明文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 。"物勒工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阶段手工业生产治理模式的具体反映,对提高手工业产品质量有主要意义 。
古代背景
据《周礼·考工记》记载:中国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就有了国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涣的年审制度和政府官员质量负责制度 。春秋初,齐、晋、秦、楚等国规定:创造产品,要“取其用,不取其数 。”在原材料选择、创造程序、加工方法、质量检验、检验方法等,都要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进行生产,以保证产品的“坚好便用 。”
首先提出用“物勒工名”质量负责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监督的构想,是战国时期秦朝宰相秦国丞相吕不韦,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领先在秦本土实行了:国家于每年十月份由“工师效工,陈祭器……,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的对各郡、县工业产品进行质量抽验的制度 。同时,还将各郡(省)县创造工业产品用的衡器、容器等,由“大工尹”(相当于今天的机械部长)统一进行年审 。凡不符合标准的,不得使用,以保证产品质量能“功致” 。
在对产品质量年审时,除要求每件产品“做工考究,工艺精湛”外,还要求生产者在产品上打上自己的姓名 。以防止以疵充好和仿冒行为 。如一经发现产品质量比较低劣,坑害了使用者,由负责检测质量的“相邦”写出鉴定结果,提吐对责任者惩处的建议;责令查明真相,制定改过……
出土实物
现已出土的“三年相邦秦国丞相吕不韦矛”“五年相邦秦国丞相吕不韦戈”等实物珍藏于各博物馆中,还有“秦王政七年造铜戟”出土于兵马俑坑,戈、矛分体联装,上面刻有铭文“七年,相邦秦国丞相吕不韦造,寺工告,丞义,工兢 。”由此可见,秦朝兵器加工的严格以及标准化,责任到人,精良有序 。
跪射武士俑出土于秦始皇嬴政陵东侧一号兵马俑坑,双手在腹前做握弓装,代表其弩兵兵种 。在秦始皇嬴政帝陵中像这样一丝不苟的各类秦俑,(按密度估算)有近8000个 。这件跪射武士俑的铠甲上有个“朝”字,据介绍是工匠署名 。因当时秦朝宰相秦国丞相吕不韦制定“物勒工名”制度,匠人要留下自己的名字,供随时监控检查 。这位名为“朝”的秦工,将作品刻在显眼的位置,说明他对这件作品非常观赏 。

    推荐阅读